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关于我国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1页 |
1.2.2 关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3 关于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18-33页 |
2.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非利息收入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 | 第18-19页 |
2.2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总体状况 | 第19-24页 |
2.2.1 总体状况 | 第19-21页 |
2.2.2 三种类型商业银行的分类比较 | 第21-24页 |
2.3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国际比较 | 第24-29页 |
2.3.1 香港地区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24-27页 |
2.3.2 欧美地区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27-29页 |
2.4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特点 | 第29-30页 |
2.5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3-40页 |
3.1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影响 | 第33-35页 |
3.1.1 收入多元化分散风险 | 第33-34页 |
3.1.2 非利息收入业务带来协同效应,增加银行稳定性 | 第34-35页 |
3.2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 | 第35-39页 |
3.2.1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波动性较大 | 第35页 |
3.2.2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杠杆率较高 | 第35-36页 |
3.2.3 交叉销售增加商业银行潜在风险 | 第36-37页 |
3.2.4 非利息收入业务可能会降低资本的边际效率 | 第37-38页 |
3.2.5 非利息收入业务增加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我国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40-49页 |
4.1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度量方法 | 第40-43页 |
4.1.1 事件分析法 | 第40页 |
4.1.2 具体风险类型分析法 | 第40-41页 |
4.1.3 传统的Z值模型 | 第41页 |
4.1.4 对传统Z值模型的修正 | 第41-42页 |
4.1.5 构建基于VaR的Z值模型的理论依据及可靠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 模型变量的选取 | 第43-44页 |
4.3 样本与数据 | 第44-45页 |
4.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页 |
4.5 实证模型 | 第45-46页 |
4.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7 稳健性检验 | 第47-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5.1 对于监管当局的建议 | 第49页 |
5.2 对于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建议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