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水中污染物概述 | 第14-18页 |
1.1.1 刚果红 | 第14-16页 |
1.1.1.1 水中刚果红的来源及危害 | 第15页 |
1.1.1.2 水中刚果红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1.1.2 氟离子 | 第16-18页 |
1.1.2.1 水中氟离子的主要来源 | 第16页 |
1.1.2.2 水中氟离子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1.2 吸附材料概述 | 第18-22页 |
1.2.1 活性炭 | 第18-19页 |
1.2.2 硅胶 | 第19页 |
1.2.3 分子筛 | 第19-20页 |
1.2.4 活性氧化铝 | 第20-22页 |
1.2.4.1 氧化铝 | 第20-21页 |
1.2.4.2 活性氧化铝 | 第21-22页 |
1.3 活性氧化铝应用于吸附剂进展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1.4.2 应用价值 | 第23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活性氧化铝对刚果红的吸附脱除 | 第25-42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2.1 本章所用仪器药品 | 第25-26页 |
2.2.2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表征 | 第27页 |
2.2.3.1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7页 |
2.2.3.2 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 | 第27页 |
2.2.3.3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27页 |
2.2.4 刚果红标准曲线绘制 | 第27-28页 |
2.2.5 活性氧化铝对刚果红的吸附实验 | 第28-30页 |
2.2.5.1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吸附刚果红不同时间吸附实验 | 第28-30页 |
2.2.5.2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吸附刚果红饱和吸附实验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2.3.1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表征 | 第30-35页 |
2.3.1.1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30-31页 |
2.3.1.2 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 | 第31-32页 |
2.3.1.3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32-35页 |
2.3.2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 | 第35-37页 |
2.3.3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对刚果红吸附饱和吸附量 | 第37-38页 |
2.3.4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对刚果红溶液吸附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8-39页 |
2.3.5 活性氧化铝对刚果红吸附的等温吸附的研究 | 第39-40页 |
2.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氧化铝吸附剂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脱除 | 第42-63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7页 |
3.2.1 本章所用仪器药品 | 第42-44页 |
3.2.2 氧化铝吸附剂的制备 | 第44页 |
3.2.3 氧化铝吸附剂的表征 | 第44页 |
3.2.3.1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44页 |
3.2.3.2 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 | 第44页 |
3.2.3.3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44页 |
3.2.4 总离子浓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配制及氟离子标准曲线绘制 | 第44-46页 |
3.2.4.1 总离子浓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配制 | 第44-45页 |
3.2.4.2 氟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3.2.4.3 氧化铝吸附剂对水中氟离子吸附量的计算 | 第45-46页 |
3.2.5 氧化铝吸附剂的再生 | 第46页 |
3.2.6 再生后吸附剂吸附实验 | 第46页 |
3.2.7 再生溶液铝离子含量测试 | 第46-47页 |
3.2.7.1 铝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47页 |
3.2.7.2 铝离子浓度测定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2页 |
3.3.1 氧化铝吸附剂的表征 | 第47-56页 |
3.3.1.1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47-50页 |
3.3.1.2 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 | 第50-53页 |
3.3.1.3 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 第53-56页 |
3.3.2 焙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2.1 自制超大比表面积氧化铝吸附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3.3.2.2 自制大比表面积氧化铝与工业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对比研究 | 第57-59页 |
3.3.3 氧化铝吸附剂的再生 | 第59-60页 |
3.3.4 铝离子溶出分析 | 第60-62页 |
3.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