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我国PPP立法的历史沿革 | 第10-15页 |
二、我国当前PPP的法律规制不足 | 第15-24页 |
(一) 立法层级整体较低,内容存在冲突 | 第17-20页 |
(二) 政府合作的主体不明确 | 第20-21页 |
(三) 缺乏争议解决途径 | 第21-22页 |
(四) PPP项目监管制度缺位 | 第22-24页 |
1. PPP项目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 我国PPP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域外PPP行政法规制的借鉴 | 第24-31页 |
(一) 英国的公共服务规制 | 第24-26页 |
1. 健全的法律体系 | 第24-25页 |
2. 明确的政府管理机构 | 第25页 |
3. 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 第25-26页 |
(二) 澳大利亚公私伙伴关系 | 第26-27页 |
1.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26页 |
2. 明确公私部门的责任 | 第26-27页 |
3. 注重保护私人部门的利益 | 第27页 |
4. 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27页 |
(三) 台湾地区民间参与公共建设 | 第27-29页 |
1. 充分的制度保障 | 第27-28页 |
2. 明确主办机关和民间机构的权责划分 | 第28-29页 |
(四)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规制状况 | 第29页 |
(五) 域外PPP行政法规制对我国的意义 | 第29-31页 |
四、完善我国PPP行政法规制的建议 | 第31-38页 |
(一) 完善PPP法律体系 | 第31-32页 |
1. 尽快出台PPP法 | 第31-32页 |
2. 采用单项立法的模式,对专项立法进行补充 | 第32页 |
(二) 明确政府管理机构 | 第32-34页 |
(三) 明确规定PPP纠纷的救济途径 | 第34-36页 |
1. 特许经营协议纠纷的解决 | 第34-35页 |
2. 社会参与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纠纷的解决 | 第35-36页 |
(四) 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 | 第36-38页 |
1. 建立PPP监管构 | 第36页 |
2. 构建政府信用约束机制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