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中的协调监管研究--以高邮市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选题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2页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2 文献评述第12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1 研究目标第12-13页
        1.4.2 研究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5-18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2.1.1 假冒伪劣商品的界定第15页
        2.1.2 打假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18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6页
        2.2.2 破窗理论第16页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第16-17页
        2.2.4 协同治理理论第17-18页
3 地方政府在打假过程中实施协调监管的职能研究第18-27页
    3.1 地方政府在打假过程中的协调监管的现状分析第18-20页
        3.1.1 我国打假职能机构发展史第18-19页
        3.1.2 打假中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具有的职能第19-20页
        3.1.3 地方政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法律依据第20页
    3.2 地方政府在打假过程中的协调监管必要性分析第20-22页
        3.2.1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地方政府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和责任第20-21页
        3.2.2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有效途径第21页
        3.2.3 政府主导产品安全监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举措第21-22页
        3.2.4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是凝聚社会监督力量和企业主体力量的基础第22页
    3.3 影响地方政府在打假过程中协调监管效果的因素第22-27页
        3.3.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健全第22-23页
        3.3.2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存在漏洞第23-24页
        3.3.3 检测鉴别技术手段滞后第24页
        3.3.4 监管机构职责权限不清晰第24-25页
        3.3.5 地方保护主义第25页
        3.3.6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第25-27页
4 高邮市政府对打假实施监管的“三合一”模式第27-35页
    4.1 “三合一”打假模式的现状第27-29页
        4.1.1 打假力量显著增强,制假售假第一时间查处第27页
        4.1.2 监管触角无限延伸,假冒伪劣无处躲藏第27-28页
        4.1.3 营造良好信用氛围,企业积极性明显提高第28页
        4.1.4 构筑一站式打假保障,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第28页
        4.1.5 技术检测提供保障,假冒伪劣无处遁形第28-29页
    4.2 “三合一”打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2页
        4.2.1 年龄结构偏大,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第29页
        4.2.2 司法介入不够,执法模式有待改善第29-30页
        4.2.3 缺乏政府引导扶持,社会监督力量弱第30-31页
        4.2.4 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打假”,造成职能力量浪费第31-32页
        4.2.5 地方政府干预过多第32页
        4.2.6 上下衔接困难第32页
    4.3 “三合一”打假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2-33页
        4.3.1 经营者利益驱动第32页
        4.3.2 消费者放纵第32-33页
        4.3.3 地方政府保护第33页
        4.3.4 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失灵第33页
    4.4 经验与启示第33-35页
5 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在打假中协调监管效果的对策建议第35-43页
    5.1 完善执法打假体系第35-36页
        5.1.1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打假处罚力度第35页
        5.1.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执者综合素质第35-36页
    5.2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第36-37页
        5.2.1 深化标准改革,提高标准执行力度第36页
        5.2.2 培育检测人才,加强技术设备支撑第36-37页
    5.3 完善地方政府监管体制第37-38页
        5.3.1 进一步推行大部制改革,实现无死角监管第37页
        5.3.2 调整考核机制,杜绝地方保护主义第37-38页
    5.4 在企业自律方面发挥政府监管的基础与辅助作用第38-40页
        5.4.1 把好产品质量出厂关,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第38-39页
        5.4.2 推进名牌战略工程,引导企业树立社会形象第39页
        5.4.3 建立质量信用档案体系,定期公布企业“红黑榜”第39-40页
    5.5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打假第40页
        5.5.1 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第40页
        5.5.2 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奖励举报制度第40页
    5.6 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第40-43页
        5.6.1 美国打假主要做法第40-41页
        5.6.2 欧盟打假主要做法第41-42页
        5.6.3 日本打假主要做法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满意度研究--以江西x县为例
下一篇:农村家庭养老代际支持女儿化倾向研究--基于福建省福安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