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观赏竹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 4个观赏竹研究简介 | 第11-13页 |
1.3 光合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4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6页 |
1.4.1 光照强度 | 第14-15页 |
1.4.2 温度 | 第15页 |
1.4.3 CO_2浓度 | 第15-16页 |
1.4.4 水分 | 第16页 |
1.5 内部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19页 |
1.5.1 叶面积对植物生长影响 | 第16-17页 |
1.5.2 气孔密度对植物植物生长影响 | 第17页 |
1.5.3 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影响 | 第17页 |
1.5.4 叶绿素含量对植物生长影响 | 第17-18页 |
1.5.5 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1.5.6 关于光合特性的其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2.3.1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22页 |
2.3.2 光合作用的年变化 | 第22-23页 |
2.3.3 光响应曲线 | 第23页 |
2.3.4 CO_2响应曲线 | 第23页 |
2.3.5 表光量子效率(AQE) | 第23页 |
2.3.6 羧化效率(CE) | 第23-24页 |
2.3.7 叶面积 | 第24页 |
2.3.8 叶绿素指标测定 | 第24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8页 |
3.1 环境因子日变化和年变化 | 第25-27页 |
3.1.1 环境因子日变化 | 第25-26页 |
3.1.2 环境因子年变化 | 第26-27页 |
3.2 4个观赏竹光合特性日变化 | 第27-42页 |
3.2.1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27-31页 |
3.2.2 4个观赏竹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 第31-34页 |
3.2.3 4个观赏竹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34-37页 |
3.2.4 4个观赏竹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37-39页 |
3.2.5 4个观赏竹水分利用率日变化 | 第39-42页 |
3.3 4个观赏竹光合作用年变化 | 第42-44页 |
3.3.1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年变化 | 第42-43页 |
3.3.2 4个观赏竹蒸腾速率年变化 | 第43-44页 |
3.3.3 4个观赏竹水分利用率年变化 | 第44页 |
3.4 4个观赏竹的光响应及其参数 | 第44-45页 |
3.5 4个光合观赏竹的CO2响应及其参数 | 第45-47页 |
3.6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和生态因子的关系 | 第47-56页 |
3.6.1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相关分析 | 第47-52页 |
3.6.2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之间偏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3.6.3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之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3.7 4种观赏竹叶片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及与净光合速率关系 | 第56-58页 |
3.7.1 4种观赏竹叶片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性 | 第56-57页 |
3.7.2 4种观赏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关系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60页 |
4.1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年变化 | 第58页 |
4.2 4个观赏竹光合生理因子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 第58页 |
4.3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对光响应 | 第58-59页 |
4.4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对CO2响应 | 第59页 |
4.5 4个观赏竹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 第59页 |
4.6 4个观赏竹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及叶绿素与净光合速率关系 | 第59-60页 |
5 讨论与创新点 | 第60-63页 |
5.1 讨论 | 第60-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