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铁路辙叉的发展 | 第9-13页 |
1.1.1 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的应用 | 第9-10页 |
1.1.2 贝氏体钢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 第10-13页 |
1.1.2.1 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2.2 贝氏体钢在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3 重载铁路用辙叉的性能要求 | 第13页 |
1.2 贝氏体组织定义及分类 | 第13-15页 |
1.3 贝氏体相变机制 | 第15-17页 |
1.3.1 切变机制 | 第15-16页 |
1.3.2 扩散机制 | 第16-17页 |
1.3.3 切变—扩散整合机制 | 第17页 |
1.4 改善贝氏体钢性能的途径 | 第17-19页 |
1.4.1 成分的控制 | 第17-18页 |
1.4.2 热处理对贝氏体钢性能的影响 | 第18页 |
1.4.3 其他强化机制 | 第18-19页 |
1.5 滚动接触疲劳磨损 | 第19-24页 |
1.5.1 滚动疲劳磨损及其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2 影响接触疲劳性能及疲劳寿命的因素 | 第19-21页 |
1.5.3 接触疲劳失效形态 | 第21-22页 |
1.5.4 裂纹形成及萌生机制 | 第22-23页 |
1.5.5 裂纹扩展机理 | 第23-24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6.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26页 |
2.3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26-32页 |
2.3.1 热处理试验 | 第26-27页 |
2.3.2 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 第27-30页 |
2.3.3 形变硬化实验 | 第30-31页 |
2.3.4 试验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对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影响 | 第32-38页 |
3.1 重载铁路辙叉用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 | 第32-34页 |
3.2 重载铁路辙叉用钢硬度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3.3 重载铁路辙叉用钢的冲击韧性特征 | 第35-36页 |
3.4 重载铁路辙叉用钢的冲击断口形貌特征 | 第36-37页 |
3.5 重载铁路辙叉用钢的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重载铁路辙叉用贝氏体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 | 第38-47页 |
4.1 重载铁路辙叉用贝氏体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4.2 热处理工艺对辙叉贝氏体钢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 | 第39-41页 |
4.2.1 硬度对辙叉贝氏体钢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 | 第39-40页 |
4.2.2 冷却方式对辙叉贝氏体钢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 | 第40-41页 |
4.3 重载铁路用辙叉贝氏体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后的组织特征 | 第41-42页 |
4.4 重载铁路用辙叉钢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后硬度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4.5 重载铁路用辙叉贝氏体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断口形貌 | 第43-47页 |
4.5.1 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接触疲劳的剥落坑宏观形貌 | 第43-45页 |
4.5.2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滚动接触疲劳后剥落坑截面形貌特征 | 第45-47页 |
第五章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形变硬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3页 |
5.1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的形变硬化曲线 | 第47-48页 |
5.2 压缩率对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组织特征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X射线衍射特征 | 第49-50页 |
5.4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透射电镜分析 | 第50-51页 |
5.5 重载铁路辙叉贝氏体钢形变硬化规律特征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文论发表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