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10MW光伏电站并网方案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 第12页 |
1.2.2 谐波问题 | 第12-13页 |
1.2.3 无功平衡问题 | 第13页 |
1.2.4 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页 |
1.2.5 对电网可靠性和短路容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锡林郭勒盟电网现状 | 第14-15页 |
1.3.1 锡盟地区电网现状 | 第14页 |
1.3.2 发电装机容量 | 第14-15页 |
1.4 并网光伏电站的特点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锡林郭勒 10MW光伏电站环境评估 | 第17-25页 |
2.1 概况 | 第17-21页 |
2.2 工程地质 | 第21-23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2.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页 |
2.2.3 场地地震效应及场地稳定性评价 | 第22-23页 |
2.3 用户侧用电负荷情况 | 第23页 |
2.4 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 第23-25页 |
第3章 光伏电站光伏组件的选型方法 | 第25-35页 |
3.1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的计算 | 第25-30页 |
3.1.1 光伏电站仿真设计 | 第25-29页 |
3.1.2 年发电量的估算 | 第29-30页 |
3.2 锡林郭勒 10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 第30-34页 |
3.2.1 光伏组件选型 | 第31页 |
3.2.2 光伏组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3.2.3 光伏阵列倾斜角和方位角设计 | 第32-33页 |
3.2.4 光伏阵列间距设计 | 第33页 |
3.2.5 光伏组件的布置 | 第33-34页 |
3.3 太阳能电站发电量修正 | 第34-35页 |
第4章 光伏电站电气一、二次设计 | 第35-42页 |
4.1 电气一次设计 | 第35-39页 |
4.1.1 电气主接线 | 第35-36页 |
4.1.2 站用电 | 第36页 |
4.1.3 无功补偿装置 | 第36页 |
4.1.4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第36-37页 |
4.1.5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 第37-38页 |
4.1.6 升压站布置 | 第38-39页 |
4.2 电气二次设计 | 第39-40页 |
4.2.1 光伏电站逆变升压监控子系统 | 第39页 |
4.2.2 光伏电站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 第39-40页 |
4.2.3 继电保护配置 | 第40页 |
4.2.4 电流电压互感器配置 | 第40页 |
4.2.5 二次接线 | 第40页 |
4.3 系统配置清单 | 第40-42页 |
第5章 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 | 第42-46页 |
5.1 调度组织关系 | 第42页 |
5.2 远动系统方案 | 第42页 |
5.3 综合通讯管理终端 | 第42-43页 |
5.4 自动发电控制装置 | 第43页 |
5.5 自动电压控制装置 | 第43页 |
5.6 远方电能量计量系统 | 第43-44页 |
5.7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第44-45页 |
5.7.1 配置原则 | 第44页 |
5.7.2 二连浩特 10MW光伏电站防护方案 | 第44-45页 |
5.8 设备清单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