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填充墙RC框架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特点 | 第11页 |
1.2.2 填充墙RC框架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地震易损性理论 | 第13-18页 |
1.3.1 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地震易损性的概述 | 第15-16页 |
1.3.3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1.4 IDA分析方法 | 第18-23页 |
1.4.1 IDA分析法原理 | 第18-19页 |
1.4.2 地震动记录的选择 | 第19-22页 |
1.4.3 IDA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22页 |
1.4.4 极限状态的定义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OpenSees的填充墙RC框架的模型 | 第24-38页 |
2.1 OpenSees的简介 | 第24-25页 |
2.1.1 OpenSees的特点 | 第24页 |
2.1.2 OpenSees的建模 | 第24-25页 |
2.2 OpenSees模型单元的选择 | 第25-36页 |
2.2.1 主体框架模型 | 第25-32页 |
2.2.2 填充墙单元模型 | 第32-36页 |
2.3 OpenSees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填充墙RC框架等效模型及参数的验证 | 第38-50页 |
3.1 原试验模型及方案 | 第38-41页 |
3.1.1 原试验模型 | 第38-40页 |
3.1.2 原试验加载方案 | 第40页 |
3.1.3 原试验材性试验 | 第40-41页 |
3.2 OpenSees分析模型 | 第41-46页 |
3.2.1 模拟模型 | 第41页 |
3.2.2 模型参数 | 第41-46页 |
3.3 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填充墙RC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50-76页 |
4.1 结构模型设计 | 第50-53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51页 |
4.1.2 基本模型设计 | 第51-53页 |
4.2 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53-59页 |
4.2.1 简化模型 | 第53-56页 |
4.2.2 模型参数 | 第56-59页 |
4.3 结构的动力增量分析 | 第59-67页 |
4.3.1 IDA分析过程 | 第59-62页 |
4.3.2 填充墙RC框架的IDA分析 | 第62-67页 |
4.4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7-74页 |
4.4.1 结构模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7-72页 |
4.4.2 结构模型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对比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