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下的哈尔滨城市雕塑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2 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地域文化和城市雕塑关系 | 第16-26页 |
| 2.1 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 | 第16-17页 |
| 2.1.1 地域文化内涵 | 第16页 |
| 2.1.2 地域文化的划分 | 第16-17页 |
| 2.2 城市雕塑概述 | 第17-18页 |
| 2.2.1 城市雕塑概念 | 第17-18页 |
| 2.2.2 城市雕塑的分类 | 第18页 |
| 2.3 城市雕塑的规划要素 | 第18-21页 |
| 2.3.1 主题与题材 | 第19页 |
| 2.3.2 功能与形式 | 第19页 |
| 2.3.3 观赏特点 | 第19-20页 |
| 2.3.4 尺度与体量 | 第20页 |
| 2.3.5 场地要求 | 第20页 |
| 2.3.6 材料与色彩 | 第20-21页 |
| 2.4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各规划要素的影响 | 第21-25页 |
| 2.4.1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题材的影响 | 第21-23页 |
| 2.4.2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观赏特点的影响 | 第23页 |
| 2.4.3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体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2.4.4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场地要求的影响 | 第24页 |
| 2.4.5 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材料与色彩的影响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哈尔滨典型地域文化分析及分区 | 第26-35页 |
| 3.1 哈尔滨文化发展概况 | 第26页 |
| 3.2 文化分区及地域范围 | 第26-29页 |
| 3.2.1 文化风貌指标 | 第26-27页 |
| 3.2.2 哈尔滨典型地域文化分区 | 第27-29页 |
| 3.3 欧陆文化 | 第29-31页 |
| 3.3.1 俄罗斯文化 | 第30页 |
| 3.3.2 欧式建筑博物馆 | 第30-31页 |
| 3.3.3 音乐之都 | 第31页 |
| 3.4 本土文化 | 第31-34页 |
| 3.4.1 金源文化 | 第31-32页 |
| 3.4.2 红色文化 | 第32-33页 |
| 3.4.3 民俗文化 | 第33-34页 |
| 3.4.4 冰雪文化 | 第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哈尔滨城市雕塑分析 | 第35-48页 |
| 4.1 哈尔滨城市雕塑发展 | 第35-36页 |
| 4.2 欧陆文化主题城市雕塑分析 | 第36-38页 |
| 4.3 金源文化主题雕塑分析 | 第38-39页 |
| 4.4 红色文化主题雕塑分析 | 第39-41页 |
| 4.5 民俗文化主题雕塑分析 | 第41-43页 |
| 4.6 冰雪文化主题雕塑分析 | 第43-45页 |
| 4.7 哈尔滨城市雕塑设计理念 | 第45-47页 |
| 4.7.1 文化就近 | 第45页 |
| 4.7.2 大众参与 | 第45-46页 |
| 4.7.3 情景交融 | 第46页 |
| 4.7.4 “继”陈出新 | 第46-47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厅广场雕塑案例分析 | 第48-62页 |
| 5.1 哈尔滨群力新区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 第48-49页 |
| 5.1.1 欧陆文化区域 | 第48页 |
| 5.1.2 哈尔滨群力音乐厅概况 | 第48-49页 |
| 5.2 哈尔滨音乐主题雕塑分析 | 第49-52页 |
| 5.3 群力音乐厅广场雕塑设计与制作 | 第52-61页 |
| 5.3.1 前期设计分析 | 第52-53页 |
| 5.3.2 初步方案的设计 | 第53-55页 |
| 5.3.3 最终方案分析 | 第55-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