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挡水坝论文--土石坝(当地材料坝、填筑坝)论文--堆石坝论文

病险堆石坝防渗措施研究--以湖南省桐子仑水库大坝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国内外堆石坝常用防渗方案应用状况第12-17页
        1.2.2 国内外堆石坝常用防渗方案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桐子仑水库病险分析第21-31页
    2.1 工程概况第21-25页
        2.1.1 水文气象第23页
        2.1.2 工程地质第23-25页
    2.2 坝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第25-26页
        2.2.1 坝基(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地质问题第25页
        2.2.2 附属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第25-26页
    2.3 坝区工程问题第26页
    2.4 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第26-27页
    2.5 大坝病险现状分析第27-30页
    2.6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水库坝体防渗方案渗流分析第31-51页
    3.1 渗流分析的内容和任务第31页
    3.2 渗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第31-33页
        3.2.1 渗流基本理论第31页
        3.2.2 渗流分析的基本方法第31-33页
    3.3 渗流分析软件简介第33页
    3.4 基于SEEP/W模块对坝体进行渗流分析第33-44页
        3.4.1 防渗方案及坝体剖面的选取第33-35页
        3.4.2 材料参数的确定第35页
        3.4.3 渗流计算的内容第35页
        3.4.4 渗流计算理论公式第35-36页
        3.4.5 SEEP/W渗流分析建模步骤第36-37页
        3.4.6 SEEP/W渗流分析计算及结果第37-44页
    3.5 基于理正岩土软件对坝体进行渗流分析第44-49页
    3.6 两渗流计算软件结果对比及规律分析第49页
    3.7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水库坝体防渗方案稳定分析第51-75页
    4.1 坝坡稳定分析的目的第51页
    4.2 坝坡稳定分析的基本方法第51-52页
        4.2.1 极限平衡法第51-52页
        4.2.2 有限元法第52页
    4.3 坝坡稳定分析软件简介第52-53页
    4.4 基于SLOPE/W模块对坝坡的稳定分析第53-66页
        4.4.1 坝体计算断面及材料参数拟定第53-54页
        4.4.2 计算工况第54-55页
        4.4.3 计算原理第55-56页
        4.4.4 SIOPE/W稳定分析建模步骤第56页
        4.4.5 SIOPE/W稳定分析计算结果第56-66页
    4.5 基于FLAC3D软件对坝坡的稳定分析第66-73页
        4.5.1 坝体材料参数的拟定第66-67页
        4.5.2 FLAC3D稳定分析计算步骤第67-68页
        4.5.3 FLAC3D稳定分析计算结果第68-73页
    4.6 两稳定分析软件结果对比及规律分析第73-74页
    4.7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防渗方案比选及实施效果评价第75-89页
    5.1 方案投资对比第75页
    5.2 方案比较和选择第75-76页
        5.2.1 方案比较第75-76页
        5.2.2 方案选择第76页
    5.3 复合土工膜的主要性能试验研究及选型第76-82页
        5.3.1 抗拉强度试验第77-79页
        5.3.2 刺破强度试验第79页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9-82页
        5.3.4 复合土工膜的选型第82页
    5.4 实施方案设计第82-84页
        5.4.1 桐子仑水库防渗加固设计图第82-83页
        5.4.2 复合土工膜铺设设计第83-84页
    5.5 大坝除险加固施工第84-87页
        5.5.1 土工膜的铺设施工第84-86页
        5.5.2 上下游坝坡翻修设计第86-87页
    5.6 效果评价第87-88页
    5.7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结论第89页
    6.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5-96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目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EGF125-136小肽标记CY5.5及钆剂体内外靶向荧光及MRI实验研究
下一篇:TPO对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