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优化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4-33页
    1.1 流感概述第14-19页
        1.1.1 流行病学第14-15页
        1.1.2 病原学第15-17页
        1.1.3 流感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的反应第17-19页
    1.2 流感疫苗研究进展第19-30页
        1.2.1 灭活流感疫苗第19-21页
        1.2.2 流感减毒活疫苗第21页
        1.2.3 DNA疫苗第21-22页
        1.2.4 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第22-23页
        1.2.5 通用流感疫苗第23页
        1.2.6 病毒样颗粒第23-30页
    1.3 霍乱毒素B亚基、蓖麻毒素B亚基及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佐剂效应概述第30-33页
        1.3.1 霍乱毒素B亚基第30页
        1.3.2 蓖麻毒素B亚基第30-31页
        1.3.3 葡萄球菌肠毒素A第31-33页
2 2009甲型H1N1及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构建与鉴定第33-54页
    2.1 材料第33-34页
        2.1.1 病毒、细胞、载体和动物第33页
        2.1.2 常用试剂第33页
        2.1.3 昆虫细胞培养用品第33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33-34页
    2.2 方法第34-45页
        2.2.1 HA、NA、M1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34-37页
        2.2.2 HA、NA、M1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与鉴定第37-38页
        2.2.3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纯化第38-39页
        2.2.4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第39-40页
        2.2.5 CTB、RTB融合基因的设计第40页
        2.2.6 CTB、RTB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40-42页
        2.2.7 CTB、RTB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及鉴定第42-43页
        2.2.8 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纯化第43-44页
        2.2.9 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第44-45页
    2.3 结果第45-52页
        2.3.1 A/changchun/01/2009(H1N1)毒株的HA、NA及M1基因扩增结果第45页
        2.3.2 HA、NA、M1重组质粒鉴定结果第45-46页
        2.3.3 重组杆状病毒rBV-HA、rBV-NA及rBV-M1鉴定结果第46页
        2.3.4 重组杆状病毒rBV-HA、rBV-NA及rBV-M1滴度的测定第46-47页
        2.3.5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结果第47-48页
        2.3.6 表达CTB、RTB融合基因扩增结果第48-49页
        2.3.7 表达CTB、RTB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第49页
        2.3.8 CTB、RTB重组杆状病毒鉴定结果第49-50页
        2.3.9 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0页
        2.3.10 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结果第50-52页
    2.4 讨论第52-53页
    2.5 小结第53-54页
3 2009甲型H1N1及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小鼠实验免疫研究第54-63页
    3.1 材料第54页
        3.1.1 病毒和细胞第54页
        3.1.2 实验动物第54页
        3.1.3 常用试剂第54页
        3.1.4 仪器与设备第54页
    3.2 方法第54-57页
        3.2.1 免疫与攻毒第54-55页
        3.2.2 IgG、Ig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第55页
        3.2.3 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检测第55-56页
        3.2.4 中和抗体检测第56页
        3.2.5 小鼠肺脏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6页
        3.2.6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第56页
        3.2.7 IFN-γ和IL-4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第56-57页
        3.2.8 统计学分析第57页
    3.3 结果第57-61页
        3.3.1 IgG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第57页
        3.3.2 黏膜IgA、IgG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第57-58页
        3.3.3 血凝抑制抗体检测结果第58页
        3.3.4 微量中和抗体检测结果第58-59页
        3.3.5 脾淋巴细胞ELISpot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第59页
        3.3.6 小鼠攻毒试验结果第59-60页
        3.3.7 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检测结果第60-61页
    3.4 讨论第61-62页
    3.5 小结第62-63页
4 嵌合SEA流感病毒样颗粒构建与鉴定第63-72页
    4.1 材料第63-64页
        4.1.1 病毒、细胞、载体和动物第63页
        4.1.2 常用试剂第63页
        4.1.3 昆虫细胞培养用品第63页
        4.1.4 仪器与设备第63-64页
    4.2 方法第64-66页
        4.2.1 融合基因的设计第64页
        4.2.2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64-65页
        4.2.3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及鉴定第65页
        4.2.4 嵌合SEA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纯化第65-66页
        4.2.5 嵌合SEA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第66页
    4.3 结果第66-70页
        4.3.1 表达SEA融合基因扩增结果第66-67页
        4.3.2 表达SEA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第67页
        4.3.3 重组杆状病毒鉴定结果第67-68页
        4.3.4 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第68页
        4.3.5 嵌合CTB、RTB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结果第68-70页
    4.4 讨论第70-71页
    4.5 小结第71-72页
5 嵌合SEA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小鼠实验免疫研究第72-79页
    5.1 材料第72页
        5.1.1 病毒和细胞第72页
        5.1.2 实验动物第72页
        5.1.3 常用试剂第72页
        5.1.4 仪器与设备第72页
    5.2 方法第72-74页
        5.2.1 免疫与攻毒第72-73页
        5.2.2 IgG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第73页
        5.2.3 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检测第73页
        5.2.4 中和抗体检测第73-74页
        5.2.5 小鼠肺脏病毒滴度的测定第74页
    5.3 结果第74-77页
        5.3.1 IgG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第74页
        5.3.2 血凝抑制抗体检测结果第74-75页
        5.3.3 微量中和抗体检测结果第75页
        5.3.4 小鼠攻毒试验结果第75-76页
        5.3.5 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检测结果第76-77页
    5.4 讨论第77-78页
    5.5 小结第78-79页
6 结论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9页
作者简介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国文化与楚文化的渊源
下一篇:新时期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