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二节 关于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一、对“明代中后期”的时间界定 | 第12-14页 |
二、对“讽刺杂剧”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内涵的多重性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猛烈抨击 | 第16-19页 |
一、揭露统治阶级的虚伪丑陋 | 第16-18页 |
二、嘲弄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深度揭示 | 第19-24页 |
一、暴露科场、官场黑暗 | 第19-22页 |
二、反映佛门乱象 | 第22-23页 |
三、揭示市井丑态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对封建传统价值观念的大胆挑战 | 第24-28页 |
一、描绘传统道德的沦丧 | 第24-25页 |
二、表现宗教禁欲的荒唐 | 第25-28页 |
第四节 对人性扭曲、异化的无情否定 | 第28-32页 |
一、讽刺嗜财如命的贪婪 | 第28-29页 |
二、痛斥恩将仇报的无耻 | 第29-30页 |
三、揭露男风情结的丑恶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的艺术解读 | 第32-51页 |
第一节 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 第32-38页 |
一、由不协调引发的滑稽 | 第32-35页 |
二、由夸张变形所致的荒诞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不寻常的关目设置 | 第38-41页 |
一、不蹈常规的戏剧结构 | 第38-39页 |
二、逐奇尚异的戏剧情节 | 第39-41页 |
第三节 不寻常的杂剧语言 | 第41-47页 |
一、杂剧语言的诗化 | 第42-43页 |
二、杂剧语言的本真 | 第43-47页 |
第四节 别开生面的讽刺技巧 | 第47-51页 |
一、夸张变形的灵活运用 | 第47-48页 |
二、寓言精神的大胆探索 | 第48-49页 |
三、戏中戏的巧妙设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的成因探究 | 第51-66页 |
第一节 戏曲讽刺传统发展的内在规律 | 第51-56页 |
一、明以前戏曲演出中的讽刺因素 | 第51-54页 |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讽刺传统的进一步成熟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变迁 | 第56-66页 |
一、社会变化影响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心态 | 第56-60页 |
二、“心学”兴起促使文人追求创作自由和自我情感的抒发 | 第60-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