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印章款识文献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一)本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 第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四)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一、黄氏印章款识文献中的印人流派论 | 第13-21页 |
| (一)论赵之谦 | 第13-15页 |
| (二)论皖派诸家 | 第15-18页 |
| (三)论浙派 | 第18-21页 |
| 二、黄氏印章款识文献中的篆刻技法论 | 第21-38页 |
| (一)篆刻“刀法”——单刀、冲刀、涩刀、椎凿 | 第21-23页 |
| (二)篆刻“字法” | 第23-35页 |
| 1.字法的多种来源 | 第24-30页 |
| 2.以隶入印 | 第30-32页 |
| 3.入印文字的印化处理 | 第32-35页 |
| (三)篆刻“章法” | 第35-38页 |
| 1.入印文字间的对立统一 | 第35-36页 |
| 2.印面的格局与分布 | 第36-38页 |
| 三、黄氏印章款识文献中的审美观念 | 第38-55页 |
| (一)论印章宗法 | 第38-45页 |
| 1.远宗秦汉 | 第38-43页 |
| 2.近师清人 | 第43-45页 |
| (二)论印章点画与线质 | 第45-52页 |
| 1.“秀劲”之美 | 第45-46页 |
| 2.“挺直”之美 | 第46-48页 |
| 3.“光洁”之美 | 第48-51页 |
| 4.“锋芒”之美 | 第51-52页 |
| (三)论高古自然之美 | 第52-55页 |
| 1.崇“圆劲浑朴” | 第52-54页 |
| 2.尚“天趣自流” | 第54-55页 |
| 四、黄氏印章款识文献中的其它文献 | 第55-63页 |
| (一)记述缘由 | 第55-58页 |
| 1.应酬而作 | 第55-56页 |
| 2.叙事而作 | 第56页 |
| 3.赠别之作 | 第56-57页 |
| 4.即兴而作 | 第57-58页 |
| (二)印文释考 | 第58-61页 |
| 1.字书类 | 第58-60页 |
| 2.古代碑版、印章类 | 第60-61页 |
| (三)抒怀言志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