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立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概念及特殊性分析 | 第13-18页 |
2.1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1 劳动者 | 第13页 |
2.1.2 私力救济 | 第13-14页 |
2.1.3 劳动者私力救济 | 第14页 |
2.2 劳动者私力救济与民事私力救济的比较 | 第14-18页 |
2.2.1 私力救济的一般规则 | 第14-16页 |
2.2.2 劳动者私力救济与民事私力救济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现状及原因 | 第18-22页 |
3.1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现状 | 第18-19页 |
3.2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原因 | 第19-22页 |
3.2.1 公力救济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3.2.2 劳动者的本能选择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劳动者私力救济面临的困境 | 第22-28页 |
4.1 劳动者私力救济面临的实践困境 | 第22-24页 |
4.1.1 劳动者缺乏对行为的辨别 | 第22页 |
4.1.2 行为的尺度难以把握 | 第22-23页 |
4.1.3 司法实践的不确定性 | 第23-24页 |
4.2 劳动者私力救济面临的理论困境 | 第24-28页 |
4.2.1 国内民法与劳动法关系的现状 | 第24-25页 |
4.2.2 国外相关理论与立法例的借鉴 | 第25-28页 |
第五章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界限 | 第28-33页 |
5.1 劳动者私力救济正当性的理论依托 | 第28-30页 |
5.1.1 劳动者私力救济是底线救济 | 第28-30页 |
5.1.2 劳动者私力救济是实现实体正义的要求 | 第30页 |
5.2 劳动者私力救济的正当性的具体判断标准 | 第30-33页 |
5.2.1 劳动者私力救济需遵循比例原则 | 第30-31页 |
5.2.2 劳动者私力救济需要遵循目的正当性原则 | 第31-32页 |
5.2.3 劳动者私力救济需要遵循合身份性原则 | 第32-33页 |
第六章 民事制度在劳动者私力救济中的法律适用 | 第33-43页 |
6.1 留置制度在劳动者私力救济中的法律适用 | 第33-38页 |
6.1.1 劳动者留置权适用的困境 | 第33-34页 |
6.1.2 劳动者留置权存在的依据 | 第34-35页 |
6.1.3 劳动者留置权存在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6.1.4 劳动者留置权存在的构成要件 | 第36-38页 |
6.2 合同抗辩权制度在劳动者私力救济中的法律适用 | 第38-43页 |
6.2.1 合同抗辩权的制度优势 | 第38-39页 |
6.2.2 合同抗辩权适用的依据 | 第39-40页 |
6.2.3 劳动合同可以适用履行抗辩权的规则 | 第40-41页 |
6.2.4 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 第41-4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论况说明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