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12-14页 |
绪论 | 第14-16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6-22页 |
1.1 多发性硬化概述 | 第16-17页 |
1.2 以T细胞为基础的治疗 | 第17-18页 |
1.3 以B细胞为基础的治疗 | 第18页 |
1.4 以巨噬细胞为基础的治疗 | 第18-19页 |
1.5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治疗 | 第19-21页 |
1.5.1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分类 | 第19-20页 |
1.5.2 树突状细胞在MS中的治疗作用 | 第20-21页 |
1.6 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3.1 EAE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3.2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 第25-28页 |
2.3.3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回输 | 第28页 |
2.3.4 EAE回输治疗后小鼠脊髓分离及标本制备 | 第28-29页 |
2.3.5 HE染色 | 第29-30页 |
2.3.6 EAE回输治疗后外周血IL-6、IL-17的检测 | 第30-31页 |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2-42页 |
3.1 EAE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3.2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 第32-37页 |
3.2.1 树突状细胞及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纯度鉴定 | 第33页 |
3.2.2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 | 第33-35页 |
3.2.3 LPS刺激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 | 第35-37页 |
3.3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回输 | 第37-42页 |
3.3.1 耐受性DC回输EAE小鼠后,小鼠的临床症状 | 第37-39页 |
3.3.2 EAE回输治疗后小鼠脊髓HE染色 | 第39-40页 |
3.3.3 EAE回输治疗后外周血IL-6、IL-17的检测 | 第40-4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2-46页 |
4.1 EAE模型建立 | 第42页 |
4.2 树突状细胞及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鉴定 | 第42-44页 |
4.3 耐受性DC回输EAE小鼠后对EAE的作用 | 第44-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