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前言 | 第8页 |
1.2 二氧化碳的应用 | 第8页 |
1.3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共聚的催化体系的分类 | 第8-11页 |
1.3.1 锌类催化体系 | 第8-9页 |
1.3.2 双金属催化体系 | 第9-10页 |
1.3.3 稀土类催化体系 | 第10页 |
1.3.4 卟啉铝类催化体系 | 第10-11页 |
1.3.5 Salen类催化体系 | 第11页 |
1.4 席夫碱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Salen配体的合成 | 第14-26页 |
2.1 前言 | 第14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14-1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14-1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16-20页 |
2.3.1 Salen配体的合成路线 | 第16页 |
2.3.2 Salen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6-2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2.4.1 化合物1的合成条件正交实验 | 第20-22页 |
2.4.2 化合物2的合成条件正交实验 | 第22-23页 |
2.4.3 中间产物及Salen配体合成的分析与讨论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SalenCo(Ⅲ)(X)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 | 第26-38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26-2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3.3.1 催化剂合成路线 | 第28页 |
3.3.2 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33页 |
3.3.3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 | 第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4.1 聚合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3.4.2 聚合物热力学性能研究与讨论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席夫碱和季铵盐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 第38-44页 |
4.1 前言 | 第38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39页 |
4.3.1 金属离子识别实验 | 第39页 |
4.3.2 识别金属离子的浓度滴定 | 第3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4.4.1 席夫碱离子识别的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4.4.2 季铵盐离子识别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附图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