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桩基础概况 | 第11-18页 |
| 1.1.1 桩基的定义及适用性 | 第11-12页 |
| 1.1.2 桩基础的分类和桩型体系 | 第12-16页 |
| 1.1.3 桩基础的发展历史趋势 | 第16-18页 |
| 1.2 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 1.2.1 传统极限载荷判定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 第18-19页 |
| 1.2.2 数值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 第19-20页 |
| 1.2.3 强度折减法有限元极限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20-21页 |
| 1.2.4 科学意义及社会经济效益 | 第21页 |
| 1.3 桩土系统的界面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21-2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灌注桩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25-41页 |
| 2.1 灌注桩模型试验 | 第25-33页 |
| 2.1.1 灌注桩试验设计综述 | 第25-28页 |
| 2.1.2 试验砂土的制备与土工试验 | 第28-30页 |
| 2.1.3 灌注桩试验要点及测点布置 | 第30-33页 |
| 2.2 模型试验桩体截面硬度测试 | 第33-36页 |
| 2.2.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 | 第34页 |
| 2.2.2 测试前期准备 | 第34-36页 |
| 2.3 试验桩体渗透体成分化学分析 | 第36-38页 |
| 2.3.1 实验前准备 | 第36-37页 |
| 2.3.2 试样的制备 | 第37页 |
| 2.3.3 化学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第3章 灌注桩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83页 |
| 3.1 概述 | 第41-43页 |
| 3.1.1 试验概况 | 第41页 |
| 3.1.2 试验数据分析理论概述 | 第41-43页 |
| 3.2 水泥浆对桩周孔隙水压力影响 | 第43-48页 |
| 3.2.1 灌注过程中桩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43-45页 |
| 3.2.2 灌注结束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45-48页 |
| 3.3 不同因素影响下桩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 | 第48-58页 |
| 3.3.1 基于极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48-52页 |
| 3.3.2 基于方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5页 |
| 3.3.3 上覆土厚度对水泥浆扩散的影响 | 第55-58页 |
| 3.4 渗透体强度分析及其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趋势 | 第58-73页 |
| 3.4.1 概述 | 第58页 |
| 3.4.2 基于极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58-63页 |
| 3.4.3 基于方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63-65页 |
| 3.4.4 基于理论计算方法的渗透体强度计算分析 | 第65-73页 |
| 3.5 渗透体硬度的分析及其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 第73-81页 |
| 3.5.1 概述 | 第73-75页 |
| 3.5.2 基于极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75-78页 |
| 3.5.3 基于方差分析法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78-81页 |
| 3.6 极限承载力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81-82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4章 灌注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计算 | 第83-93页 |
| 4.1 概述 | 第83页 |
| 4.2 ANSYS及所用单元介绍 | 第83-85页 |
| 4.2.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83-84页 |
| 4.2.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第84页 |
| 4.2.3 SOLID45单元介绍 | 第84-85页 |
| 4.3 基于强度折减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 第85-88页 |
| 4.3.1 强度折减法与桩的极限载荷判据 | 第85-87页 |
| 4.3.2 桩基础强度折减法的实现 | 第87-88页 |
| 4.4 算例与分析 | 第88-91页 |
| 4.5 结论 | 第91-9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5.1 结论 | 第93-94页 |
| 5.2 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