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成核剂影响微孔发泡的原理 | 第10-14页 |
1.2 成核剂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添加纳米粘土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2 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3 添加碳纳米管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添加其他纳米填料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18页 |
1.2.5 添加其他成核剂及协同作用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18-20页 |
1.3 选择成核剂的标准 | 第20-23页 |
1.3.1 成核剂形状和大小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2 成核剂含量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22页 |
1.3.3 成核剂表面状态对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22页 |
1.3.4 成核剂分散状态对泡孔形态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 成核剂在微孔发泡技术中面临的挑战 | 第23-24页 |
1.5 立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8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6.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2.1 实验主要原材料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2.3 样品制备和发泡 | 第29-32页 |
2.3.1 PEI原料预处理 | 第29页 |
2.3.2 成核剂粒子与PEI复合 | 第29页 |
2.3.3 PEI复合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2.3.4 复合样品发泡制备 | 第30页 |
2.3.5 超临界流体CO2发泡 | 第30-32页 |
2.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 第32-36页 |
2.4.1 发泡样条泡孔密度测试 | 第32页 |
2.4.2 气体吸附、解吸附测试 | 第32-34页 |
2.4.2.1 实验测定气体吸附 | 第32-33页 |
2.4.2.2 计算模拟气体吸附 | 第33-34页 |
2.4.2.3 气体解吸附 | 第34页 |
2.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4页 |
2.4.4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4-35页 |
2.4.5 旋转流变性能分析 | 第35页 |
2.4.6 接触角测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棒状成核剂MWCNT-COOH对PEI复合纳米级泡孔的影响 | 第36-54页 |
3.1 MWCNT-COOH粒子在MWCNT-COOH/PEI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 | 第36-39页 |
3.2 MWCNT-COOH粒子对MWCNT-COOH/PEI复合材料的scCO_2气体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 MWCNT-COOH长径比对MWCNT-COOH/PEI复合材料纳米级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 发泡时间对MWCNT-COOH/PEI复合材料纳米级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44-48页 |
3.5 发泡温度对MWCNT-COOH/PEI复合材料纳米级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48-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球状成核剂POSS对PEI复合纳米级泡孔的影响 | 第54-77页 |
4.1 POSS粒子对POSS/PEI复合材料CO2气体吸附、解吸的影响 | 第55-61页 |
4.1.1 不同含量POSS及不同压力下POSS/PEI的气体吸附、解吸行为 | 第56-57页 |
4.1.2 不同含量POSS及压力下的气体吸附、解吸行为的模拟计算 | 第57-61页 |
4.2 发泡温度对POSS/PEI复合材料纳米级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61-65页 |
4.3 饱和压力对POSS/PEI复合材料纳米级泡孔形貌的影响 | 第65-68页 |
4.4 POSS粒子对POSS/PEI复合材料发泡过程成核机理研究 | 第68-75页 |
4.4.1 不同含量POSS粒子在PEI基体中的分散 | 第68-69页 |
4.4.2 POSS/PEI复合材料旋转流变性能 | 第69-70页 |
4.4.3 POSS/PEI复合材料泡孔成核机理 | 第70-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