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M综合承载和互联互通测试方法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LTE-M综合承载第11-12页
        1.1.2 LTE-M网络的互联互通第12-13页
        1.1.3 测试案例设计的要求第13页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意义第13-14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4-15页
2 LTE-M综合承载第15-37页
    2.1 综合承载业务需求的分析第16-19页
        2.1.1 业务信息第16-17页
        2.1.2 单个业务的传输性能要求第17-18页
        2.1.3 车地无线承载业务汇总第18-19页
    2.2 无线信道的传播模型第19-27页
        2.2.1 大尺度衰落模型第20-24页
        2.2.2 小尺度衰落模型第24-27页
    2.3 实验室测试方法第27-34页
        2.3.1 大尺度衰落的仿真方法第28-30页
        2.3.2 小尺度衰落的仿真方法第30-31页
        2.3.3 综合承载业务的模拟方法第31-34页
    2.4 实验室模拟环境与现场对比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互联互通的测试方法与测试集生成第37-49页
    3.1 测试案例的设计原理第37-40页
        3.1.1 测试案例设计的目的第37页
        3.1.2 测试案例设计原则第37-38页
        3.1.3 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第38-39页
        3.1.4 测试案例生成步骤第39-40页
    3.2 协议测试的分类第40页
    3.3 互操作性测试原理第40-47页
        3.3.1 互操作性测试的结构第40-41页
        3.3.2 互操作性测试的一般理论第41-42页
        3.3.3 有限状态机(FSM)在互操作性测试的应用第42-44页
        3.3.4 组合有限状态机生成互操作性测试集算法第44-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4 LTE-M网络互操作性测试的研究第49-71页
    4.1 LTE-M网络结构第49-54页
        4.1.1 不同网元的功能第50-52页
        4.1.2 不同网元接口协议第52-53页
        4.1.3 互联互通网络中网元连接方式第53-54页
    4.2 LTE-M网络NAS层协议概述第54-61页
        4.2.1 EPS移动性管理过程第54-60页
        4.2.2 EPS会话管理过程第60-61页
    4.3 NAS层的有限状态机模型和测试序列生成第61-69页
        4.3.1 NAS层UE和MME的状态与事件第61-63页
        4.3.2 NAS层的状态转换图第63-65页
        4.3.3 NAS层组合有限状态机模型和测试组生成第65-67页
        4.3.4 等价类划分法生成测试案例第67-68页
        4.3.5 具体测试案例要求第68-69页
    4.4 实验室的互联互通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总结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图索引第76-77页
表索引第77-7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炎症细胞在鼻咽癌中的浸润情况及意义
下一篇:神经肽P物质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调控效应及相关经典Wnt/β-catenin通路机制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