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 第15-18页 |
1.2.2 主导节点选择 | 第18-19页 |
1.2.3 电压控制模式及策略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考虑大规模风电接入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 | 第22-3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AP聚类算法 | 第22-25页 |
2.3 基于AP聚类算法的PQ节点分区 | 第25-29页 |
2.3.1 引入风电概率特征的PQ节点电气距离期望矩阵 | 第25-27页 |
2.3.2 基于AP聚类实现PQ节点分区 | 第27-29页 |
2.4 基于区域电压调控灵敏度排序的PV节点分区 | 第29-31页 |
2.4.1 定义考虑风电功率概率特征的PV节点区域电压调控灵敏度 | 第29-30页 |
2.4.2 基于区域灵敏度排序的PV节点分区 | 第30-31页 |
2.5 分区质量评估指标 | 第31-33页 |
2.5.1 PQ节点区内强耦合区间弱耦合指标 | 第31-32页 |
2.5.2 PV节点电压调控灵敏度指标 | 第32-33页 |
2.6 算例分析 | 第33-37页 |
2.6.1 PQ节点分区 | 第34-35页 |
2.6.2 PV节点分区 | 第35-36页 |
2.6.3 基于量化指标的分区评估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的主导节点快速选择方法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基于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 第39-41页 |
3.3 基于区域PQ节点聚类的主导节点快速选择方法 | 第41-47页 |
3.3.1 基于聚类获取主导节点的基本思想 | 第41-42页 |
3.3.2 基于灵敏度计算快速获取聚类特征向量 | 第42-45页 |
3.3.3 基于聚类快速选择主导节点 | 第45-47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7-54页 |
3.4.1 主导节点电压控制效果比较 | 第47-52页 |
3.4.2 主导节点选择时间比较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考虑风电接入的大电网分级电压控制模式及相应控制策略 | 第56-69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适应风电接入的分级电压控制模式 | 第56-58页 |
4.2.1 电压控制模式 | 第56-58页 |
4.2.2 主导节点动态调整周期的选择 | 第58页 |
4.3 分级电压控制策略 | 第58-60页 |
4.3.1 三级电压控制模型 | 第58-59页 |
4.3.2 二级电压控制模型 | 第59-6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0-68页 |
4.4.1 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系统分区结果 | 第63-64页 |
4.4.2 主导节点动态调整结果 | 第64-66页 |
4.4.3 电压控制效果对比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大系统算例case2383wp的分区及主导节点选择结果 | 第78-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