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2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1.1 电子商务 | 第13-14页 |
2.1.2 农村电子商务 | 第14-16页 |
2.1.3 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 | 第16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2.1 电子商务 | 第16-18页 |
2.2.2 农村电子商务 | 第18-20页 |
2.2.3 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基本情况 | 第21-33页 |
3.1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现状 | 第21-26页 |
3.1.1 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 第21页 |
3.1.2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 第21-24页 |
3.1.3 基础设施逐渐健全 | 第24-25页 |
3.1.4 用户主体水平稳步提升 | 第25-26页 |
3.2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问题分析 | 第26-31页 |
3.2.1 尚未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 第26-27页 |
3.2.2 电商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 第27-29页 |
3.2.3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 | 第29-30页 |
3.2.4 用户主体水平有待提升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43页 |
4.1 准备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8页 |
4.1.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第33页 |
4.1.2 评价指标确定 | 第33-36页 |
4.1.3 指标体系修正 | 第36-37页 |
4.1.4 评价指标解释 | 第37-38页 |
4.2 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4.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5章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水平实证分析 | 第43-59页 |
5.1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动态趋势分析 | 第43-44页 |
5.1.1 准备度水平稳步提升 | 第43页 |
5.1.2 基础设施准备度滞后 | 第43-44页 |
5.2 陕西省内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差异性分析 | 第44-50页 |
5.2.1 准备度水平差异分析 | 第44-49页 |
5.2.2 准备度类别差异分析 | 第49-50页 |
5.3 陕西与其他省份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差异比较 | 第50-57页 |
5.3.1 准备度水平差异比较 | 第51-56页 |
5.3.2 准备度类别差异比较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提升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6.1 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 第59-60页 |
6.1.1 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关中地区稳步发展 | 第59页 |
6.1.2 依托生态优势,努力实现陕南地区跨越发展 | 第59页 |
6.1.3 依托文化优势,着力推动陕北地区超越发展 | 第59-60页 |
6.2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 第60-61页 |
6.2.1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 第60页 |
6.2.2 完善电商发展生态链条 | 第60页 |
6.2.3 不断优化政策发展环境 | 第60-61页 |
6.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61-62页 |
6.3.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61页 |
6.3.2 健全农村物流配套体系 | 第61页 |
6.3.3 加快建设自有电商平台 | 第61-62页 |
6.4 提升用户主体水平 | 第62-63页 |
6.4.1 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 | 第62页 |
6.4.2 加快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 第62页 |
6.4.3 着力培养农民网购习惯 | 第62-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准备度指标标准化数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