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法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关注自我”与“自我创造”--晚期福柯主体理论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0-14页
    1. 研究意义第10-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1章 福柯论"关注自我"第14-22页
    1.1 何谓"关注自我"(epimleia heauton)第14-15页
    1.2 "关注自我"与"认识自我"(gnethi seauton)第15-18页
        1.2.1 "关注自我"的伦理维度第15-16页
        1.2.2 "关注自我"的动态本性第16-18页
    1.3 真理主体化的"精神性"哲学第18-22页
        1.3.1 "精神性"哲学之构建性第18-19页
        1.3.2 "精神性"哲学之创造性第19-20页
        1.3.3 "精神性"哲学之返身性第20-22页
第2章 福柯对古代"关注自我"的读解第22-34页
    2.1 苏格拉底-柏拉图时期的"关注自我"——以《阿尔西比亚德篇》为例第22-26页
        2.1.1 "关注自我"即认识到自我的当前状况第22-24页
        2.1.2 "关注自我"即认识作为"灵魂-主体"的"自我"第24-26页
        2.1.3 "关注自我"即通过自我治理实现政治"正义"第26页
    2.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关注自我"第26-34页
        2.2.1 "自我的教化"第27-29页
        2.2.2 自我教化与"关注他者"第29-31页
        2.2.3 小结第31-34页
第3章 伦理主体的显现——福柯论"自我创造"第34-41页
    3.1 三种主体化模式的演变第34-38页
        3.1.1 柏拉图模式:灵魂回忆第35-36页
        3.1.2 基督教模式:注释第36页
        3.1.3 希腊化模式:以自我技艺为支点第36-38页
    3.2 如何塑造主体——"自我创造"第38-41页
        3.2.2 "自我技术"与"自我创造"第38-39页
        3.2.3 "自我创造"与"现代性":对当下的动态关注第39-41页
第4章 福柯"关注自我"与阿多"精神工夫"之比较第41-51页
    4.1 皮埃尔·阿多的"精神工夫"观第41-42页
    4.2 阿多对福柯的批判与反思第42-47页
        4.2.1 反思的起点:哲学选择的差异第42-43页
        4.2.2 对"关注自我"的追问第43-46页
        4.2.3 对福柯"自我书写"的批判第46-47页
    4.3 从福柯的"自我创造"出发:回应皮埃尔阿多第47-51页
附录第51-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好德如好色”与“色难”--以《论语》之“色”切入德之培养
下一篇:《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