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一、农村集体“三资” | 第16页 |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特征和任务 | 第17-18页 |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17页 |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象 | 第17-18页 |
三、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 第18页 |
第三节 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第18-19页 |
三、集权和分权理论 | 第19页 |
第四节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麒麟区越州镇农村三资管理状况分析 | 第21-32页 |
第一节 麒麟区越州镇农村三资状况 | 第21-24页 |
一、麒麟区越州镇集体资金管理情况 | 第21-22页 |
二、麒麟区越州镇集体资源管理情况 | 第22-23页 |
三、麒麟区越州镇集体资产管理情况 | 第23-24页 |
四、麒麟区越州镇“三资”承包使用情况 | 第24页 |
第二节 麒麟区越州镇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24-30页 |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 第24-28页 |
二、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创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部环境 | 第28-29页 |
三、部门协同,强化监督,规范实施农村“三资”委托代理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麒麟区越州镇农村“三资”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30-32页 |
一、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和增值 | 第30页 |
二、推进了农村集体“三资”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管理 | 第30页 |
三、规范了村级非生产性支出 | 第30-31页 |
四、提升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 第31页 |
五、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越州镇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一、农村“三资”的管理人员和所有者对管理的热情不高 | 第32页 |
二、集体管理不规范 | 第32-34页 |
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难到位 | 第34页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部分村级领导、干部群众“三资”管理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二、“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执行力度较差 | 第35页 |
三、农村干部素质不高 | 第35-36页 |
四、监督管理工作弱化 | 第36页 |
五、人员配置不足 | 第36-37页 |
六、少数干部不廉洁奉公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解决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第一节 进一步全面清产核资 | 第38页 |
第二节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 第38-40页 |
一、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 第38-39页 |
二、规范村干部的选用 | 第39页 |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 第40-42页 |
一、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 第40-41页 |
二、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一、加强会计管制 | 第42页 |
二、加强审计监督 | 第42-43页 |
三、加强部门监督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