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氮磷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1 农田面源污染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9页
        1.2.1 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中氮磷的影响第11-15页
        1.2.2 氮磷在土壤中存在的形式及淋溶机理第15-17页
        1.2.3 氮磷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2.1 淋溶试验第20-22页
        2.1.1 供试土壤及材料的采集第20-21页
        2.1.2 模拟试验装置第21页
        2.1.3 淋洗试验第21-22页
    2.2 俞家河河水监测实验第22-24页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4页
    2.4 数据处理第24-25页
第三章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中磷淋溶特征的影响第25-37页
    3.1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淋溶液中磷变化特征的影响第26-31页
        3.1.1 淋溶液中TP浓度变化第26-27页
        3.1.2 淋溶液中TDP浓度变化第27-28页
        3.1.3 淋溶液中DRP浓度变化第28-29页
        3.1.4 淋溶液中PP浓度变化第29-30页
        3.1.5 淋溶液中DOP浓度变化第30页
        3.1.6 淋溶液中各形态磷占TP比例第30-31页
    3.2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中磷变化特征的影响第31-33页
        3.2.1 土壤总磷含量的变化第31页
        3.2.2 土壤Olsen-P含量的变化第31-32页
        3.2.3 土壤CaCl2-P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3.3 讨论第33-36页
        3.3.1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淋溶液中不同形态磷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第33-34页
        3.3.2 生物炭对土壤磷淋溶的影响第34-35页
        3.3.3 秸秆对土壤磷淋溶的影响第35页
        3.3.4 砒砂岩对土壤磷淋溶的影响第35-36页
        3.3.5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磷淋溶的影响第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中氮淋溶特征的影响第37-44页
    4.1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淋溶液中氮变化特征的影响第38-40页
        4.1.1 淋溶液中TN浓度变化第38-40页
    4.2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中氮变化特征的影响第40-41页
        4.2.1 土壤总氮含量的变化第40页
        4.2.2 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第40-41页
    4.3 讨论第41-43页
        4.3.1 生物炭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第41-42页
        4.3.2 秸秆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第42-43页
        4.3.3 砒砂岩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第43页
        4.3.4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第43页
    4.4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俞家河河水氮和磷浓度第44-52页
    5.1 俞家河河水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第44-49页
        5.1.1 总磷TP第44-45页
        5.1.2 总可溶性磷TDP第45-46页
        5.1.3 可溶性反应磷DRP第46-47页
        5.1.4 颗粒磷PP第47-48页
        5.1.5 可溶性有机磷DOP第48页
        5.1.6 不同形态磷占TP的比例第48-49页
    5.2 俞家河河水中氮素浓度第49-50页
        5.2.1 总氮TN第49-50页
    5.3 讨论第50-51页
        5.3.1 降雨和施肥对河水中氮磷素的影响第50页
        5.3.2 外界环境对河水中氮磷素的影响第50-51页
    5.4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不足第52-54页
    6.1 结论第52-53页
    6.2 创新点第53页
    6.3 不足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mpacts of Diverse Fertilizer Managements on Biodiversity of Weed and Soil Seed Bank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Summer Fallow Rotation Systems in Guanzhong Plain
下一篇:不同氯酚对催化剂氧化降解的响应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