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词检索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 面神经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8页 |
| 2.1.1 研究材料 | 第18页 |
| 2.1.2 研究设备 | 第18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2.3 实验要求 | 第18-19页 |
| 2.4 操作原则及要点 | 第19-25页 |
| 2.4.1 解剖暴露面神经垂直段 | 第20-22页 |
| 2.4.2 解剖暴露面神经锥曲段 | 第22-23页 |
| 2.4.3 解剖暴露面神经水平段 | 第23-25页 |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5页 |
| 3.1 测量结果 | 第26页 |
| 3.2 结果分析 | 第26-35页 |
| 3.2.1 定位面神经垂直段的相关解剖学参考标志结构 | 第26-29页 |
| 3.2.2 定位面神经锥曲段的相关解剖学参考标志结构 | 第29-32页 |
| 3.2.3 定位面神水平段的相关解剖学参考标志结构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42页 |
| 4.1 面神经定位的基本要点 | 第36-37页 |
| 4.2 面神经垂直段的定位方法 | 第37-38页 |
| 4.3 面神经锥曲段的定位方法 | 第38-40页 |
| 4.4 面神经水平段的定位方法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5.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42-43页 |
|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