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内存的分布式列式数据库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5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系统第16-25页
    2.1 现有缓存机制第16-17页
        2.1.1 面向Page的缓存第16页
        2.1.2 面向Tuple的缓存第16页
        2.1.3 面向Semantics的缓存第16-17页
    2.2 相关系统第17-24页
        2.2.1 面向Page的FASC第17-19页
            2.2.1.1 系统概述第17-18页
            2.2.1.2 缓存淘汰策略第18-19页
            2.2.1.3 系统评价第19页
        2.2.2 面向Tuple的Anti-Caching第19-22页
            2.2.2.1 系统概述第19-21页
            2.2.2.2 缓存淘汰策略第21-22页
            2.2.2.3 系统评价第22页
        2.2.3 面向Semantics的DBProxy第22-24页
            2.2.3.1 系统概述第22-23页
            2.2.3.2 缓存淘汰策略第23-24页
            2.2.3.3 系统评价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分布式物理计划语义缓存技术第25-47页
    3.1 基于内存的分布式列式数据库概述第25-29页
        3.1.1 列数据组织方式第25-26页
        3.1.2 分布式物理执行计划第26-29页
    3.2 缓存特征树第29-33页
        3.2.1 缓存特征树第29-30页
        3.2.2 缓存特征森林第30-33页
    3.3 缓存匹配算法第33-39页
        3.3.1 特征点匹配第33-37页
            3.3.1.1 语义匹配第33-35页
            3.3.1.2 值区间匹配第35-36页
            3.3.1.3 特征点匹配第36-37页
        3.3.2 特征树匹配第37-38页
        3.3.3 CCTM算法描述第38-39页
    3.4 缓存淘汰算法第39-43页
        3.4.1 代价模型第40页
        3.4.2 缓存淘汰队列第40-43页
        3.4.3 RCBR算法描述第43页
    3.5 缓存可靠性第43-46页
        3.5.1 多副本策略第43-44页
        3.5.2 纠删码策略第44-46页
        3.5.3 持久化策略第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分布式缓存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第47-62页
    4.1 分布式列式数据库Goldfish架构第47-49页
    4.2 分布式缓存管理系统设计目标第49-50页
    4.3 缓存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第50-57页
        4.3.1 整体结构第50页
        4.3.2 系统部署第50-52页
        4.3.3 主控制节点总体设计第52-53页
        4.3.4 从控制节点总体设计第53-56页
        4.3.5 缓存存储节点总体设计第56-57页
    4.4 缓存管理系统主要流程设计第57-60页
        4.4.1 缓存读取流程第57-58页
        4.4.2 缓存写入流程第58-59页
        4.4.3 缓存删除流程第59-60页
    4.5 服务可靠性第60-61页
        4.5.1 CML服务恢复第60页
        4.5.2 CMW服务恢复第60-61页
        4.5.3 CSS服务恢复第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分布式缓存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第62-82页
    5.1 主控制节点详细设计与实现第62-71页
        5.1.1 模块设计第62-63页
        5.1.2 集群管理模块第63-64页
        5.1.3 元数据管理模块第64-67页
        5.1.4 缓存淘汰模块第67页
        5.1.5 存储决策模块第67-69页
        5.1.6 网络通信模块第69-71页
            5.1.6.1 网络通信模型第69-70页
            5.1.6.2 线程池模型第70-71页
    5.2 从控制节点详细设计与实现第71-77页
        5.2.1 模块设计第71-73页
        5.2.2 会话管理模块第73-74页
        5.2.3 物理计划解析模块第74页
        5.2.4 缓存匹配模块第74-75页
        5.2.5 缓存过滤器第75-76页
        5.2.6 存储协调模块第76-77页
    5.3 缓存存储节点详细设计与实现第77-81页
        5.3.1 模块设计第77-78页
        5.3.2 会话管理模块第78-79页
        5.3.3 缓存存储模块第79-81页
            5.3.3.1 存储策略执行器第79-80页
            5.3.3.2 存储对象管理模块第80-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测试与分析第82-92页
    6.1 测试环境第82-83页
        6.1.1 硬件环境第82页
        6.1.2 系统部署第82-83页
    6.2 功能测试第83-85页
        6.2.1 缓存写入测试第83-84页
        6.2.2 缓存读取测试第84-85页
        6.2.3 缓存删除测试第85页
    6.3 性能测试第85-91页
        6.3.1 查询性能测试第86-90页
        6.3.2 淘汰算法测试第90-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视频流存储容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流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