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提高风电并网容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2 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风电电源侧功率分配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风电场群内单场间功率分配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风电场内机组间功率分配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导致电网限风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20-29页 |
2.1 风电出力的波动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2.1.1 统计量指标 | 第20-21页 |
2.1.2 风电出力波动程度分析 | 第21-23页 |
2.2 电网的调峰能力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2.1 风电对电网调峰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2 风电的调峰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 风电的消纳能力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4 传输通道受限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策略分析 | 第29-38页 |
3.1 风电场有功调度技术要求 | 第29-30页 |
3.1.1 基本要求 | 第29页 |
3.1.2 风电场功率预测 | 第29-30页 |
3.1.3 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限值 | 第30页 |
3.2 风电场运行控制分析 | 第30-33页 |
3.2.1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运行控制分析 | 第30-32页 |
3.2.2 风电场有功控制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3.3 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 第33-34页 |
3.3.1 无风电功率预测的装机容量分配策略 | 第33页 |
3.3.2 基于风电功率预测的比例分配策略 | 第33-34页 |
3.3.3 基于风电功率预测的优化分配策略 | 第34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4-37页 |
3.4.1 算例条件 | 第34-35页 |
3.4.2 算例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风电场群有功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 第38-51页 |
4.1 有功分层协调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38-39页 |
4.2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 | 第39页 |
4.3 子场层调控模型 | 第39-40页 |
4.3.1 目标函数 | 第39-40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40页 |
4.4 机组层调控模型 | 第40-41页 |
4.4.1 目标函数 | 第40-41页 |
4.4.2 约束条件 | 第41页 |
4.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 | 第41-44页 |
4.5.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4.5.2 改进的遗传算法 | 第42-44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44-49页 |
4.6.1 算例条件 | 第44-47页 |
4.6.2 算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