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本体论论文--时空论论文

意识研究的第一人称方法论探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导论:意识科学与第一人称进路第16-48页
    1.1 体验——作为心智本质的第一人称被给予性第18-23页
    1.2 主体性的禁忌与认知革命第23-28页
    1.3 意识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混战与解释鸿沟第28-32页
    1.4 以现象体验为意义基石的生成认知第32-35页
    1.5 神经现象学与训练有素的第一人称方法第35-40页
    1.6 一个全面的意识研究与第一人称方法论第40-48页
2 意识结构的相关理论探讨第48-141页
    2.1 内省的困难第50-55页
    2.2 反思与前反思第55-65页
    2.3 单一水平的意识理论第65-68页
    2.4 自觉知第68-78页
    2.5 纯粹意识状态第78-85页
    2.6 无意识第85-89页
    2.7 注意第89-96页
    2.8 詹姆斯的意识理论、彻底经验主义与"宗教科学"第96-111页
    2.9 佛教心智理论第111-141页
        2.9.1 心识结构第117-125页
        2.9.2 量论与自证分第125-134页
        2.9.3 自证现量等佛教心识理论作为回答内省何以可能的资源第134-137页
        2.9.4 见大第137-141页
3 第一人称方法考察第141-194页
    3.1 心理学内省第142-153页
        3.1.1 内省的历史第144-149页
        3.1.2 对心理学内省的反思第149-153页
    3.2 现象学方法第153-164页
        3.2.1 自然态度第154-155页
        3.2.2 现象学还原第155-158页
        3.2.3 悬搁第158-164页
    3.3 佛教禅定实践第164-187页
        3.3.1 禅的定义与分类第166-174页
        3.3.3 禅修范式:止观第174-183页
        3.3.4 昏沉与掉举第183-187页
    3.4 第二人称访谈第187-194页
        3.4.1 DES与EI方法第187-190页
        3.4.2 DES与EI操作程序的理论探析第190-194页
4 第一人称报告的有效性与验证第194-225页
    4.1 体验与语言第194-201页
    4.2 意识的交互主体性第201-202页
    4.3 第二人称视角第202-205页
    4.4 无主体的客观性和"陈述行为一致性"的有效性第205-211页
    4.5 第一人称报告的有效性第211-216页
        4.5.1 体验类和描述的可重复性与公共通达第212-214页
        4.5.2 描述对应体验的准确性与连接性第214-216页
    4.6 心理学内省的言语报告研究第216-217页
    4.7 促进描述的问题列表第217-221页
    4.8 第一人称研究中的复杂性与偏差第221-222页
    4.9 主体间-神经-现象学验证第222-225页
5 利用第一人称专门知识研究体验的神经对应物第225-230页
    5.1 禅修的神经相关物研究第226-228页
    5.2 神经现象学案例第228-230页
6 评估与总结第230-235页
    6.1 第一人称方法的对比评估第230-231页
    6.2 总结第231-235页
参考文献第235-244页
作者简介第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句法语用界面下现代汉语反身代词的动态研究
下一篇: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至善论批评与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