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氮素影响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紫花苜蓿在农区草业中的作用第13-16页
        1.1 稳产高产,再生性能好,利用年限长第13-14页
        1.2 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齐全,适口性好第14-15页
        1.3 喂养畜禽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第15-16页
    2 在南方农区种植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2.1 南方农区种植紫花苜蓿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第16-17页
        2.2 改变种植模式,紫花苜蓿在南方可获得较高产量第17-18页
    3 紫花苜蓿配合施肥的研究第18-19页
    4 紫花苜蓿的氮营养研究第19-25页
        4.1 种植紫花苜蓿是否要施氮,学界有争议第19-20页
        4.2 施氮影响根瘤固氮第20页
        4.3 施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0-21页
        4.4 施氮有利紫花苜蓿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种子产量第21-23页
        4.5 施氮提高紫花苜蓿植株含氮量第23-25页
第二章 营养浓度对紫花首蓿苗期生长的影响第25-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1.1 试验地概况第25页
        1.2 供试材料第25-26页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6-27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7-28页
        1.5 数据分析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8页
        2.1 对苗期根系性状的影响第28-35页
            2.1.1 根系特征第28-29页
            2.1.2 平均根直径第29-30页
            2.1.3 平均根长第30-31页
            2.1.4 根尖数第31-32页
            2.1.5 根体积第32-33页
            2.1.6 根表面积第33页
            2.1.7 根鲜重第33-34页
            2.1.8 根干重第34-35页
        2.2 对苗期株高的影响第35页
        2.3 对苗期茎叶重的影响第35-37页
            2.3.1 茎叶鲜重第35-36页
            2.3.2 茎叶干重第36-37页
        2.4 对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第37-38页
            2.4.1 株高生长速度第37页
            2.4.2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第37-38页
    3 讨论第38-41页
第三章 氮浓度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第41-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1.1 试验地点概况第41-42页
        1.2 供试材料第42页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42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2-43页
            1.4.1 形态性状的测定第42-43页
            1.4.2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第43页
            1.4.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3页
            1.4.4 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第43页
            1.4.5 植株含氮量第43页
        1.5 数据分析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71页
        2.1 对苗期形态学性状的影响第43-56页
            2.1.1 根第44-45页
            2.1.2 茎第45-52页
            2.1.3 叶第52-56页
        2.2 对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第56-57页
            2.2.1 株高生长速度第56页
            2.2.2 干物质积累速度第56-57页
        2.3 对苗期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57-60页
            2.3.1 叶绿素第57-58页
            2.3.2 净光合速率(Pn)第58-60页
        2.4 对苗期植株干物质含氮量的影响第60-61页
            2.4.1 植株含氮量第60-61页
            2.4.2 植株含氮量与施氮浓度的关系第61页
        2.5 对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61-66页
            2.5.1 根干重第61-63页
            2.5.2 茎干重第63-64页
            2.5.3 叶干重第64页
            2.5.4 植株总干物质重第64-66页
        2.6 对苗期根冠比的影响第66-67页
        2.7 对苗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67-70页
        2.8 相关性分析第70-71页
            2.8.1 干重和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第70页
            2.8.2 干物质含氮量、干重和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7页
        3.1 施氮浓度对苗期形态性状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第71-73页
        3.2 施氮浓度对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第73-74页
        3.3 施氮浓度对苗期植株干物质含氮量的影响第74页
        3.4 施氮浓度对苗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74-77页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与全文结论第77-79页
    1 综合讨论第77-78页
    2 全文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9页
附录第89-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匍匐翦股颖内参基因的筛选及硫营养提高海滨雀稗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添加甲酸及混合青贮对紫花苜蓿发酵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