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 第10-25页 |
1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调控研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2 作物适宜氮素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1 作物适宜氮素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 第11页 |
2.2 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3 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诊断与调控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3.1 作物氮素状况诊断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3.2 基于植株氮营养指数的作物氮素状况诊断 | 第13-14页 |
3.3 基于手持式光谱仪GreenSeeker的作物氮素状况诊断 | 第14-15页 |
3.4 作物氮素追肥调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5页 |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2 数据测定 | 第27-2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稻麦两熟区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构建与氮素诊断研究 | 第33-51页 |
1 引言 | 第33-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2.2 数据测定 | 第34页 |
2.3 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3.1 不同氮肥处理下冬小麦植株氮浓度、干物质的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3.2 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与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3.3 基于氮营养指数NNI的冬小麦氮素诊断 | 第39-41页 |
3.4 基于关键生育期NNI的冬小麦产量预测 | 第41-43页 |
3.5 基于关键施肥期NNI的小麦追氮调控 | 第43-4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5-47页 |
4.1 冬小麦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构建与比较分析 | 第45页 |
4.2 基于NNI的小麦氮素营养诊断 | 第45-46页 |
4.3 基于施肥期的小麦氮肥调控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冬小麦冠层适宜NDVI动态模型构建与氮素诊断研究 | 第51-69页 |
1 引言 | 第51-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52页 |
2.2 数据测定 | 第52页 |
2.3 模型构建 | 第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3页 |
3.1 不同施氮处理下小麦冠层NDVI的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3.2 冬小麦冠层适宜NDVI动态模型构建 | 第54-57页 |
3.3 抽穗期小麦冠层NDVI与产量的关系 | 第57-59页 |
3.4 关键生育期小麦冠层NDVI与施肥量的关系 | 第59-60页 |
3.5 基于小麦冠层NDVI的追氮调控模型构建 | 第60-63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3-65页 |
4.1 小麦冠层适宜NDVI动态模型的构建 | 第63页 |
4.2 基于小麦冠层NDVI的追肥调控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9-77页 |
1 讨论 | 第69-71页 |
1.1 稻麦两熟区冬小麦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构建 | 第69-70页 |
1.2 基于NNI的小麦氮素状况诊断和追肥调控 | 第70页 |
1.3 花前小麦冠层适宜NDVI动态模型的构建 | 第70-71页 |
1.4 基于NDVI的小麦氮素状况诊断和追肥调控 | 第71页 |
2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第71-72页 |
3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72页 |
4 结论 | 第72-74页 |
4.1 改进完善了稻麦两熟区通用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 | 第72页 |
4.2 构建了基于施肥期NNI的冬小麦追氮调控方法 | 第72-73页 |
4.3 建立了冬小麦花前冠层适宜NDVI动态模型 | 第73页 |
4.4 构建了基于施肥期NDVI的冬小麦追氮调控方法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