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印染废水组成与废水特点 | 第11-13页 |
1.2.1 印染废水组成 | 第11-12页 |
1.2.2 印染废水特点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3.1 物理化学法 | 第14-16页 |
1.3.2 生物处理法 | 第16-20页 |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鉴定 | 第22-26页 |
2.1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2.2 污染物分析 | 第22-24页 |
2.3 特征污染物鉴定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高效降解菌株筛选与降解特性研究 | 第26-35页 |
3.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6-27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3.2 菌株筛选 | 第27-30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2.2 筛选结果 | 第28-30页 |
3.2.3 最适生长温度 | 第30页 |
3.3 高效菌株对特征污染物降解的特性研究 | 第30-34页 |
3.3.1 温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1页 |
3.3.2 溶解氧对降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接种量对降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处理时间对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十六酰胺、油酸酰胺降解菌株筛选与降解特性研究 | 第35-45页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5-36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4.2 菌株筛选 | 第36-39页 |
4.2.1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4.2.2 筛选结果 | 第38页 |
4.2.3 最适生长温度 | 第38-39页 |
4.3 高效菌株对特征污染物降解的特性研究 | 第39-43页 |
4.3.1 温度对十六酰胺和油酸酰胺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2 溶解氧对十六酰胺和油酸酰胺降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接种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4 处理时间对十六酰胺和油酸酰胺降解的影响 | 第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高效降解菌剂应用于印染废水的效果研究 | 第45-55页 |
5.1 生物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小试试验研究 | 第45-51页 |
5.1.1 试验装置 | 第45-46页 |
5.1.2 生物促生剂对废水处理的效果 | 第46-47页 |
5.1.3 运行方式与试验方法 | 第47页 |
5.1.4 试验结果 | 第47-51页 |
5.2 生物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 第51-54页 |
5.2.1 试验装置 | 第51-52页 |
5.2.2 运行方式与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5.2.3 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创新点 | 第56页 |
6.3 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