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BN和SiC的晶体结构与性能 | 第13-17页 |
1.2.1 h-BN的晶体结构 | 第13-16页 |
1.2.2 h-BN陶瓷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6-17页 |
1.3 BN-SiC复相粉体的制备工艺 | 第17-19页 |
1.3.1 化学溶液法 | 第17页 |
1.3.2 原位合成法 | 第17页 |
1.3.3 高分子网络法 | 第17-18页 |
1.3.4 机械混合法 | 第18页 |
1.3.5 溶胶凝胶 | 第18-19页 |
1.4 固相烧结 | 第19-20页 |
1.4.1 无压烧结 | 第19页 |
1.4.2 热压烧结 | 第19-20页 |
1.4.3 微波烧结 | 第20页 |
1.4.4 等离子烧结 | 第20页 |
1.5 液相烧结 | 第20-23页 |
1.5.1 液相烧结的分类 | 第20-21页 |
1.5.2 液相烧结的过程 | 第21-23页 |
1.5.3 液相烧结的特点 | 第23页 |
1.6 烧结助剂对复相陶瓷的作用 | 第23-26页 |
1.6.1 烧结助剂的作用 | 第23-26页 |
1.6.2 烧结助剂的加入方式 | 第26页 |
1.7 BN基复相陶瓷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7.1 BN/AlN复相陶瓷 | 第26-27页 |
1.7.2 SiC/BN复相陶瓷 | 第27-28页 |
1.7.3 Si_3N_4/BN复相陶瓷 | 第28页 |
1.8 BN-SiC复合陶瓷性能研究 | 第28-30页 |
1.8.1 BN-SiC复相陶瓷的抗热震性 | 第28-29页 |
1.8.2 BN-SiC复相陶瓷高温氧化性研究 | 第29-30页 |
1.9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30-31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31-42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1-35页 |
2.1.1 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工艺 | 第31-33页 |
2.1.2 BN-SiC复合粉体的合成反应 | 第33-34页 |
2.1.3 机械混合法制备BN-SiC粉体 | 第34-35页 |
2.2 烧结助剂的添加 | 第35-36页 |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6页 |
2.4 BN-SiC复相陶瓷的制备 | 第36-38页 |
2.4.1 成型 | 第36-37页 |
2.4.2 制备BN-SiC复相陶瓷无压烧结工艺 | 第37-38页 |
2.5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38-40页 |
2.5.1 陶瓷密度测定 | 第38-39页 |
2.5.2 陶瓷抗弯强度测定 | 第39-40页 |
2.6 实验设备 | 第40-42页 |
第3章 无压液相烧结BN-SiC复相陶瓷的研究 | 第42-72页 |
3.1 烧结致密性和致密化机理的研究 | 第42-53页 |
3.1.1 烧结温度对相对密度影响 | 第43-45页 |
3.1.2 保温时间对相对密度影响 | 第45-47页 |
3.1.3 烧结助剂含量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3.1.4 SiC含量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3.1.5 热膨胀系数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 抗弯强度与显微组织的研究 | 第53-71页 |
3.2.1 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抗弯强度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3-56页 |
3.2.2 保温时间对复相陶瓷抗弯强度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3 烧结助剂含量对抗弯强度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8-62页 |
3.2.4 SiC含量对抗弯强度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2-7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制备BN-SiC复相陶瓷方法的对比 | 第72-77页 |
4.1 比较两种制备方式对BN-SiC相对密度的对比 | 第72-74页 |
4.2 制备工艺对BN-SiC复合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