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新排风能量回收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1.3.1 关于新排风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性能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关于新排风能量回收系统适用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关于新排风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3页 |
1.3.4 关于新排风能量回收系统在公共建筑中节能效果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5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节能效果研究方法总述 | 第18-43页 |
2.1 模拟软件介绍 | 第18页 |
2.2 模拟对象 | 第18-21页 |
2.2.1 办公建筑 | 第18-19页 |
2.2.2 酒店建筑 | 第19页 |
2.2.3 空调系统 | 第19-20页 |
2.2.4 新排风系统 | 第20-21页 |
2.3 建筑模型 | 第21-26页 |
2.3.1 围护结构 | 第21页 |
2.3.2 渗透 | 第21页 |
2.3.3 新风 | 第21-22页 |
2.3.4 室内参数设置 | 第22-23页 |
2.3.5 人员 | 第23-24页 |
2.3.6 电器设备 | 第24-25页 |
2.3.7 照明 | 第25页 |
2.3.8 其他 | 第25-26页 |
2.4 负荷计算 | 第26页 |
2.5 空调功能时间段的划分 | 第26-28页 |
2.5.1 空调功能时间段的划分方法 | 第26-27页 |
2.5.2 各个空调功能时间段的设备运行情况 | 第27-28页 |
2.6 回收控制策略 | 第28-33页 |
2.6.1 准过渡季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2.6.2 供暖季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2.6.3 制冷季控制策略 | 第30-33页 |
2.7 空调能耗计算 | 第33-42页 |
2.7.1 冷源能耗 | 第33-36页 |
2.7.2 冷却侧设备能耗 | 第36-37页 |
2.7.3 冷水泵能耗 | 第37页 |
2.7.4 热源能耗 | 第37-38页 |
2.7.5 热水泵能耗 | 第38页 |
2.7.6 末端风机盘管机组能耗 | 第38-40页 |
2.7.7 新风机能耗 | 第40-41页 |
2.7.8 排风机能耗 | 第41页 |
2.7.9 全年空调总能耗及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指标 | 第41-42页 |
2.8 模拟的简化或近似条件 | 第42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在办公建筑中应用新排风能量回收的节能效果 | 第43-75页 |
3.1 显热回收 | 第43-61页 |
3.1.1 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北京) | 第43-50页 |
3.1.2 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上海) | 第50-56页 |
3.1.3 夏热冬暖地区(代表城市:广州) | 第56-61页 |
3.2 全热回收 | 第61-72页 |
3.2.1 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北京) | 第61-65页 |
3.2.2 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上海) | 第65-69页 |
3.2.3 夏热冬暖地区(代表城市:广州) | 第69-7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4章 在酒店建筑中应用新排风能量回收的节能效果 | 第75-95页 |
4.1 显热回收 | 第75-85页 |
4.1.1 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北京) | 第75-78页 |
4.1.2 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上海) | 第78-82页 |
4.1.3 夏热冬暖地区(代表城市:广州) | 第82-85页 |
4.2 全热回收 | 第85-91页 |
4.2.1 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北京) | 第85-87页 |
4.2.2 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上海) | 第87-89页 |
4.2.3 夏热冬暖地区(代表城市:广州) | 第89-9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1-95页 |
第5章 节能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95-102页 |
5.1 不同建筑类型的比较分析 | 第95-97页 |
5.1.1 建筑负荷 | 第95-96页 |
5.1.2 空调能耗和节能量 | 第96-97页 |
5.2 不同热回收形式的比较分析 | 第97-99页 |
5.2.1 建筑负荷 | 第97页 |
5.2.2 空调能耗和节能量 | 第97-99页 |
5.3 不同气候区的比较分析 | 第99-101页 |
5.3.1 建筑负荷 | 第99-100页 |
5.3.2 空调能耗和节能量 | 第100-101页 |
5.4 与2005版标准相比的节能贡献率 | 第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建议 | 第102-105页 |
6.1 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创新点 | 第103页 |
6.3 研究建议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08-109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