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4.1 论文的重点及难点 | 第18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3 论文有待改进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低收入群体概念及总体特征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明晰 | 第19-21页 |
2.1.1 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 第19-20页 |
2.1.2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 第20页 |
2.1.3 农村低收入群体存在的原因 | 第20-21页 |
2.1.4 经济发达地区的“扶贫”优势 | 第21页 |
2.2 全国农村低收入群体总体特征 | 第21-23页 |
第3章 济南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阶段划分 | 第23-24页 |
3.2 当前济南市乡村扶贫的路径选择 | 第24-26页 |
3.3 济南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 | 第26-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济南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2-46页 |
4.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 第32-33页 |
4.2 关联规则 | 第33-41页 |
4.2.1 关联规则介绍 | 第33-34页 |
4.2.2 数据预处理及符号说明 | 第34-35页 |
4.2.3 关联规则分析 | 第35-41页 |
4.3 济南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各因素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分位数回归 | 第42-44页 |
4.3.2 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第5章 济南市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5.1 短期内需要采取的措施 | 第46-48页 |
5.1.1 赋予低收入群体更多财产权利 | 第46页 |
5.1.2 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 | 第46页 |
5.1.3 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 第46页 |
5.1.4 立法规范农业补贴标准 | 第46-47页 |
5.1.5 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 第47页 |
5.1.6 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 | 第47页 |
5.1.7 完善农村立体社保体系 | 第47-48页 |
5.2 中长期需要采取的措施 | 第48-50页 |
5.2.1 提升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 第48页 |
5.2.2 提升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水平 | 第48-49页 |
5.2.3 发挥社会力量在扶贫救济中的作用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