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当代国有企业中青年两代女性工人的质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2 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页
        1.2.3 创新之处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与对象选择第15-23页
        1.3.1 阶级分析视角中的女性工人第15-17页
        1.3.2 性别分析视角中的女性工人第17-19页
        1.3.3 日常生活视角中的女性工人第19-21页
        1.3.4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1-23页
第二章 当代中年女性工人的双重弱势化第23-31页
    2.1 中年女工的代内弱势化第23-25页
        2.1.1 代内弱势化的表层原因第23-24页
        2.1.2 代内弱势化的深层原因第24-25页
    2.2 中年女工的代际弱势化第25-28页
        2.2.1 代际弱势化的教育维度第26页
        2.2.2 代际弱势化的工作与婚姻维度第26-28页
    2.3 双重弱势化的互动式关联第28-31页
第三章 当代青年女性工人的复合态体验第31-37页
    3.1 青年女工的劳动:去性化与性化第31-34页
        3.1.1 统一的工衣与个性的装饰第32-33页
        3.1.2 工作车间里的女性特质第33-34页
    3.2 青年女工的生活:超越阶层与回归性别第34-37页
        3.2.1 择偶期待:"我绝不嫁工人"第34-35页
        3.2.2 消费:是"工人",更是"女性"第35-37页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第37-45页
    4.1 生活理性:中青年两代女性工人的理性选择第37-43页
        4.1.1 生活理性是日常生活的理性第38页
        4.1.2 生活理性是实践取向的理性第38-39页
        4.1.3 生活理性的对比分析第39-41页
        4.1.4 生活理性的本土化解读第41-42页
        4.1.5 从"家"到"我":两代女工的生活理性变革第42-43页
    4.2 中青年女性工人的赋权建议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5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西农村社区中的信任问题--基于D村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城市新型社区权力运作与分析--以Z社区作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