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润滑论文

固体颗粒对直齿轮跑合非稳态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3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线接触EHL的研究第14-16页
     ·摩擦副跑合的研究第16-18页
     ·有关固体颗粒的研究第18-20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固体颗粒对直齿轮跑合瞬态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第22-36页
   ·数学模型第22-24页
     ·考虑固体颗粒的Reynolds方程的推导第22-24页
   ·控制方程第24-26页
     ·Reynolds方程第24-25页
     ·膜厚方程第25页
     ·载荷方程第25页
     ·润滑油温度控制方程——能量方程第25页
     ·粘度方程第25-26页
     ·密度方程第26页
   ·控制方程无量纲化第26页
   ·数值方法第26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6-34页
     ·有无固体颗粒对齿轮润滑的影响第28页
     ·不同速度固体颗粒对齿轮润滑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形状尺寸颗粒对齿轮润滑的影响第29-30页
     ·颗粒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30-31页
     ·时变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速度的颗粒对温度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形状颗粒对温度的影响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考虑粗糙度和固体颗粒效应的直齿轮跑合瞬态热弹流润滑分析第36-44页
   ·数学模型第36-37页
   ·基本方程第37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粗糙度和固体颗粒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第37-38页
     ·连续波状粗糙度下颗粒速度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第38-39页
     ·时变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第39页
     ·时变效应下粗糙度波长对温度的影响第39-41页
     ·连续波状粗糙度下固体颗粒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连续波状粗糙度下固体颗粒速度对温度的影响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硬软质固体颗粒对直齿轮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第44-52页
   ·数学模型第44-45页
     ·含有硬质颗粒(RP>0.5hmin)的润滑模型第44-45页
     ·含有弹性软颗粒的润滑模型第45页
   ·基本方程第45-47页
     ·Reynolds方程第45-46页
     ·粘度方程第46-47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7-51页
     ·摩擦副表面凹陷深度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第47-48页
     ·摩擦副表面凹陷深度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48页
     ·摩擦副表面凹陷深度对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软弹性颗粒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49-50页
     ·硬软质颗粒对接触区温度影响的比较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波动载荷对直齿轮跑合微观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第52-60页
   ·表面形貌数学表征第52-53页
   ·基本方程第53-54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4-59页
     ·载荷波动频率对压力、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54-55页
     ·载荷波动频率对瞬态温度的影响第55-57页
     ·载荷波动幅值对压力、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57页
     ·拟合粗糙度幅值A对压力、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固液两相流体对直齿轮跑合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第60-71页
   ·数学模型第60-61页
   ·基本方程第61-62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2-69页
     ·颗粒所在位置对颗粒速度的影响第62-63页
     ·颗粒位置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63-65页
     ·固体颗粒的位置对接触区瞬态温升的影响第65-66页
     ·固体颗粒自旋对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66-68页
     ·颗粒自旋方向和速度对接触区瞬态温度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7章 微观颗粒流对直齿轮跑合热弹流润滑的影响第71-79页
   ·数学模型第71-72页
   ·基本润滑方程第72-73页
     ·流变学粘度第72页
     ·流变学密度第72-73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3-77页
     ·颗粒质量分数对中心压力、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73-74页
     ·颗粒质量分数对瞬态温度的影响第74-75页
     ·颗粒类型对中心压力、最小膜厚和最大温度的影响第75-76页
     ·颗粒类型对瞬态温度的影响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束语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inect的轴类零件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角接触球轴承的热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