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探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传承途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8-13页
一、传承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地位第13-19页
 (一) 传承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作用第13-15页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传承途径的介入第13-14页
  2、传承途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关键第14-15页
 (二) 传承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意义第15-19页
  1、拓宽传承途径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6页
  2、强化传承途径有益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6-17页
  3、深化传承途径有助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7-19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研究第19-42页
 (一) 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传承途径第19-22页
  1、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的示范第19-21页
  2、一般性传承人传承的常态第21-22页
 (二) 以节庆旅游为基点的传承途径第22-26页
  1、节日庆典传承的盛行第22-24页
  2、旅游活动传承的火热第24-26页
 (三) 以物化的形态为载体的传承途径第26-29页
  1、静态的实物展示传承第26-27页
  2、动态的过程交流传承第27-29页
 (四) 以广大受众为关注点的传承途径第29-33页
  1、印刷媒介传承的延续第29-30页
  2、电子网络传承的强化第30-32页
  3、场馆基地传承的兴盛第32-33页
 (五) 以学校教育为方式的传承途径第33-36页
  1、学校教学活动的盛行第34-35页
  2、传承人进校园的兴起第35-36页
 (六) 以宣传和评论为目的的传承途径第36-42页
  1、新闻媒体传播的增强第37-38页
  2、学术层面传播的深化第38-40页
  3、相关机构传播的深入第40-42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的发展第42-51页
 (一) 传统传承途径的持续第42-44页
  1、传统传承途径的形式与特征第42-43页
  2、传统传承途径在当前社会中的价值第43-44页
 (二) 现代传承途径的融入第44-47页
  1、现代传承途径的形式与特征第45-46页
  2、现代传承途径在当前社会中的价值第46-47页
 (三) 多元化传承途径的形成第47-51页
  1、多元化传承途径的形式与特征第48-49页
  2、多元化传承途径在当前社会中的价值第49-51页
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建议第51-59页
 (一)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生态第51-53页
  1、立足文化土壤,保持文化本真第51-52页
  2、促进文化积淀,提升文化价值第52-53页
 (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重视传承主体的积极性第53-55页
  1、加强代表性传承人和一般性传承人的结合第53-54页
  2、重视专门传承者和广大受众的良性互动第54-55页
 (三)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强化多元化的传承途径第55-59页
  1、拓宽传承途径,深化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第56-57页
  2、深化传承途径,形成非物质文化创意资源第57-59页
结论:强化传承途径的多元化,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滇青铜器视觉审美研究--以李家山、石寨山青铜器为例
下一篇:浅论云南水彩画--以姚建华,胡晓幸,陈流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