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北疆部分规模化牛场奶牛BVD,IBR,BPI和Brucellosis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7-34页
 第一章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研究概况第17-23页
  1 病原学形态及理化特征第17页
  2 流行病学分析第17-19页
   ·传染源第17页
   ·传播途径第17页
   ·易感动物第17-18页
   ·流行特点第18页
   ·我国BVD流行现况第18页
   ·国外BVD流行现况第18-19页
  3 分子生物学特点第19页
   ·BVDV分型第19页
   ·BVDV基因组结构特点第19页
  4 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第19-20页
   ·持续性感染第19-20页
   ·BVDV急性感染第20页
   ·黏膜病第20页
   ·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综合征第20页
   ·繁殖障碍第20页
  5 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20-21页
   ·病毒的分离鉴定第20页
   ·琼脂扩散试验第20页
   ·中和试验第20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20-21页
   ·免疫荧光技术(IFA)第21页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IP)第21页
   ·反转录-多聚链式反应(RT-PCR)第21页
   ·核酸杂交(NAH)技术第21页
  6 防治状况第21-23页
   ·常规疫苗第21-22页
   ·新型疫苗第22-23页
 第二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概况第23-28页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简介第23-24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第23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23-24页
  2 IBR的流行情况第24-25页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研究第25-26页
   ·病原学检测第25页
   ·血清学检测第25-26页
  4 IBR的防治措施第26-28页
   ·常规疫苗第26页
   ·新型疫苗第26-28页
 第三章 牛副流感3型病毒病的研究概况第28-31页
  1 病原学研究第28-29页
   ·病毒分类第28页
   ·形态特征第28页
   ·理化特征第28页
   ·培养特征第28页
   ·分子生物学特征第28-29页
  2 流行病学第29-30页
  3 诊断技术第30页
   ·临床诊断第30页
   ·实验室诊断第30页
  4 防治措施第30-31页
   ·免疫预防第30页
   ·治疗方法第30页
   ·综合防制第30-31页
 第四章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概况第31-34页
  1 病原学第31页
  2 流行病学第31页
   ·传染源第31页
   ·传播途径第31页
   ·易感动物第31页
   ·流行特点第31页
  3 致病作用第31-32页
  4 防控措施第32-34页
   ·疫苗预防第32-33页
   ·国外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第33页
   ·我国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第33-34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4-52页
 第五章 新疆规模化牛场奶牛流产情况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第34-39页
  摘要第34页
  1 调查方法第34-35页
   ·调查时间第34页
   ·调查对象第34页
   ·实施方法第34-35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牛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第35页
   ·流产与季节的关系第35-36页
   ·流产与胎次的关系第36页
   ·流产与妊娠天数的关系第36-37页
  3 讨论第37-38页
  4 预防措施第38-39页
 第六章 BVD、IBR、BPI及Brucellosis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第39-43页
  摘要第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血清样品来源第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主要试剂第39-40页
   ·试验方法第40页
  2 试验结果第40-41页
   ·BVD、IBR、BPI及Brucellosis抗体检测结果第40页
   ·不同临床表现中四种疫病抗体检测结果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2页
  4 结论第42-43页
 第七章 BVDV、IBRV及BPIV-3 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43-52页
  摘要第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样品的来源第43-44页
   ·主要仪器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检测方法第44-46页
   ·结果判定第46页
  2 试验结果第46-50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结果第47-48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结果第48-49页
   ·牛副流感病毒3型检测结果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4 结论第51-52页
全文总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第66页
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第66-67页
导师评阅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奶牛排卵延迟的诊断及其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阿拉山口鼠棘球蚴病本底调查及媒介生物性传染病风险分析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