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由几种美术馆建筑现象引发的思考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平台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文化背景:全球化与地域化——美术馆设计的基本社会语境 | 第11页 |
·建筑现象:“美术馆时代”的地域性创作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宄的价值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小结:课题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研究逻辑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研究 | 第18-29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缘起和发展 | 第18-23页 |
·“地域”、“地域性”、“地域主义”概念的区分 | 第18-20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缘起和发展 | 第20-23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本质探究 | 第23-25页 |
·“地域”概念与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23-24页 |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批判性”的研究 | 第24-25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待地域因素的态度及设计方法 | 第25-28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地域性因素所秉持的态度 | 第25-26页 |
·两种主要的批判的地域主义设计方法 | 第26-28页 |
·小结:批判的地域主义基本思维策略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美术馆相关理论研究 | 第29-35页 |
·美术馆的定义 | 第29页 |
·美术馆与博物馆 | 第29页 |
·美术馆与画廊 | 第29页 |
·美术馆的分类 | 第29页 |
·国内外美术馆的发展脉络 | 第29-34页 |
·国外美术馆的建筑空间演变 | 第29-32页 |
·我国美术馆的发展概况 | 第32-34页 |
·小结: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和设计趋势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视角下对浙江省美术馆的再解读 | 第35-46页 |
·浙江省美术馆概述 | 第35-36页 |
·影响浙江省美术馆设计的地域因素 | 第36-37页 |
·自然因素 | 第36-37页 |
·人文因素 | 第37页 |
·经济技术因素 | 第37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浙江省美术馆设计中的体现 | 第37-44页 |
·浙江省美术馆的设计思想:“三个合一”、“三个立足” | 第37-38页 |
·浙江省美术馆的设计手法:通感·意向·建构 | 第38页 |
·“陌生化”手段在浙江省美术馆的设计中的体现 | 第38-40页 |
·“诗意的建构”在浙江省美术馆的设计中的体现 | 第40-44页 |
·小结:浙江省美术馆对地域因素的回应策略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基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美术馆设计类比研究 | 第46-62页 |
·对自然因素的回应 | 第46-51页 |
·对气候的适应和改善 | 第46-47页 |
·与自然意境的融合 | 第47-48页 |
·适应地形 | 第48-49页 |
·地域物质资源的利用 | 第49-51页 |
·对人文因素的回应 | 第51-58页 |
·历史文化的继承和现代表达 | 第51-52页 |
·地域新旧网格秩序的叠加 | 第52-54页 |
·地域传统空间原型的现代演绎 | 第54-56页 |
·关心地域人群的日常生活轨迹:美术馆与社区 | 第56-58页 |
·对经济技术因素的回应 | 第58-60页 |
·适宜技术 | 第58-59页 |
·生态技术的应用:作为“绿色机器"的美术馆 | 第59-60页 |
·小结:批判的地域主义视野下的美术馆设计策略总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5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图表目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