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楚簡異體字形義研究
| 凡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緒論 | 第10-21页 |
| 一、選題緣由 | 第10页 |
| 二、漢字構造與異體字 | 第10-13页 |
| (一)漢字構造與“六書” | 第10-11页 |
| (二)“意符”與“聲符”在漢字構造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 (三)異體字的界定 | 第12-13页 |
| 三、楚簡異體字研究概況 | 第13-18页 |
| (一)關於楚簡材料的說明 | 第13-15页 |
| (二)楚簡異體字研究文獻綜述 | 第15-18页 |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 第18-21页 |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二)本文的研究意義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楚簡異體字形義分析 | 第21-42页 |
| 一、在象形字上增加意符 | 第21-26页 |
| 二、在指事字上增加意符 | 第26-29页 |
| 三、在會意字上增加意符 | 第29-33页 |
| 四、將形聲字改為會意字 | 第33-35页 |
| 五、更換意符或另具形體 | 第35-42页 |
| 第三章 通行字與專造異體字形義分析 | 第42-60页 |
| 一、在國名、地名字中加“邑” | 第42-49页 |
| 二、在祭祀祝禱字中加“示” | 第49-53页 |
| 三、在思想、心性字中加“心” | 第53-55页 |
| 四、在動詞詞性字中加“辵” | 第55-60页 |
| 第四章 楚簡異體字反映的楚文字發展特點 | 第60-65页 |
| 一、楚文字“具象”的構形特點 | 第60-61页 |
| (一)漢字形構的“抽象”特點 | 第60-61页 |
| (二)楚簡異體字體現的“具象”構形特點 | 第61页 |
| 二、楚文字字形體現詞形態的變化 | 第61-63页 |
| (一)漢語的語法形態 | 第61-62页 |
| (二)意符的歸類作用與詞性的顯現 | 第62-63页 |
| 三、楚文字“形聲化”的發展趨勢 | 第63-65页 |
| (一)漢字“形聲化” | 第63-64页 |
| (二)楚簡異體字體現漢字形聲化的發展趨勢 | 第64-65页 |
| 結語 | 第65-67页 |
| 參考文獻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錄A | 第70-72页 |
| 附錄B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論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