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及其幼穗转录组构建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水稻的需肥特性 | 第10-11页 |
·水稻的需肥特点 | 第10-11页 |
·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 第11页 |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 第11-12页 |
·根据土壤和肥料性质施肥 | 第11页 |
·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 | 第11页 |
·控释肥的研制 | 第11-12页 |
·氮素对水稻群体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氮素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2页 |
·氮素形态对光合作用影响 | 第12-13页 |
·氮素对水稻群体生态特征的影响 | 第13页 |
·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3页 |
·氮肥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13页 |
·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 | 第13-15页 |
·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氮肥施用模式 | 第15-1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18-25页 |
·茎蘖动态 | 第18页 |
·叶片生理指标 | 第18-19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19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9页 |
·氮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幼穗转录组文库构建 | 第20-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施氮处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施氮处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 第26-27页 |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抽穗期剑叶光合特性 | 第28-29页 |
·抽穗期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 第30-36页 |
·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群体茎蘖动态消长 | 第31页 |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分配规律 | 第32-35页 |
·不同施氮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 第35页 |
·群体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代谢与积累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不同生育期叶片氮含量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生育后期茎鞘氮含量动态变化 | 第37-38页 |
·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全氮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9页 |
·高低氮条件下幼穗转录组的构建与分析 | 第39-50页 |
·测序评估 | 第39-42页 |
·高/低氮处理水稻幼穗基因差异表达筛选 | 第42-43页 |
·差异基因GO功能分类和显著富集分析 | 第43-46页 |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显著富集分析 | 第46-50页 |
5 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氮素积累与代谢的影响 | 第51-52页 |
·高/低氮下水稻幼穗差异基因功能注释分析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