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真《书后品》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课题研究价值意义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李嗣真生平简述 | 第16-19页 |
·家世生平 | 第16-17页 |
·交游 | 第17-18页 |
·著述 | 第18-19页 |
3《书后品》综述 | 第19-26页 |
·《书后品》的版本 | 第19-20页 |
·《书后品》创作年代及成书时间 | 第20-21页 |
·《书后品》的批评方法 | 第21-26页 |
·以品断书 | 第21-22页 |
·意象批评 | 第22-24页 |
·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4 李嗣真书学成因 | 第26-31页 |
·六朝理论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 第26页 |
·帝王的重视及社会价值观念 | 第26-29页 |
·服膺佛、儒、道,启迪灵性 | 第29-31页 |
5《书后品》的书学观 | 第31-45页 |
·偶合神交、自然冥契 | 第32-35页 |
·有闻师范、自有觉悟 | 第35-38页 |
·犹带古风、创得今韵 | 第38-41页 |
·广见博论、实事求是 | 第41-42页 |
·超然逸品、古今冠绝 | 第42-45页 |
6《书后品》的影响及其局限 | 第45-48页 |
·《书后品》的影响 | 第45-46页 |
·《书后品》的局限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