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生活区河流廊道土地利用生态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河流廊道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用底栖动物为指标评价水质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底栖动物和周围环境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河流廊道土地生态管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23页 |
·位置 | 第16-18页 |
·自然经济现状 | 第18-19页 |
·土地利用 | 第19-21页 |
·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3 典型区河流廊道的土地利用结构 | 第23-36页 |
·典型区的界定 | 第23页 |
·河流廊道的用地结构 | 第23-29页 |
·廊道宽 100m 的土地利用结构 | 第24-25页 |
·廊道宽 1km 的土地利用结构 | 第25-27页 |
·廊道宽 2km 的土地利用结构 | 第27-29页 |
·河流廊道宽度 | 第29-31页 |
·河流廊道不透水斑块的比例 | 第31-32页 |
·河流廊道地类斑块形状 | 第32-35页 |
·数据采集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河流廊道地类斑块形状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特点 | 第35-36页 |
4 河流廊道结构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36-50页 |
·河流水质 | 第36-37页 |
·河流水质鉴定的指示动物底栖动物 | 第37-44页 |
·样点的设置及采集 | 第38-41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 | 第41-44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和河流廊道结构的关系 | 第44-50页 |
·Ⅲ 类水质区底栖动物与廊道的关系 | 第44-47页 |
·Ⅳ 类水质区底栖动物与廊道的关系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河流廊道土地生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50-53页 |
·原则 | 第50-51页 |
·对策 | 第51页 |
·管理措施 | 第51-53页 |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保护河流廊道的意识 | 第51页 |
·生态立法,确保廊道土地利用有法可依 | 第51-52页 |
·加强生态规划,确保河流廊道土地利用有据可依 | 第52页 |
·提倡用生物指标,构建完善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 第52页 |
·多渠道筹措资金,让河流廊道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