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PKA水平影响的研究

缩略词表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3页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 中医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第13-14页
 2 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第14-19页
   ·中药治疗第14-15页
   ·针灸治疗第15-19页
     ·循经取穴法第15-17页
     ·按现代康复理论取穴第17页
     ·头针法第17页
     ·经筋刺法第17-18页
     ·跷脉刺法第18页
     ·皮肤针法第18页
     ·综合治疗第18-19页
 3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第19-23页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机制研究第19-20页
   ·西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进展第20-23页
     ·康复治疗第20-21页
     ·药物治疗第21-23页
 4 蛋白激酶A 的研究进展第23-33页
   ·蛋白激酶A 的概述第23-24页
   ·PKA 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第24-26页
   ·cAMP-PKA 信号通路的研究第26页
   ·cAMP-PKA 信号通路与轴突再生第26-28页
     ·cAMP-PKA促进CNS轴突再生第26-27页
     ·cAMP-PKA在CNS损伤后调节轴突再生的机制第27-28页
     ·cAMP-PKA 参与NTF 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第28页
   ·cAMP-PKA 与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第28-30页
   ·针刺对于损伤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第30页
   ·针刺对于神经递质释放影响实验研究第30-31页
   ·针刺对于超微结构改变影响实验研究第31页
   ·针刺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第31-32页
   ·针刺对cAMP-PKA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32-33页
实验研究第33-48页
 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实验动物第33页
   ·主要试剂、仪器第33-34页
 2 实验方法第34-40页
   ·实验动物分组第34页
   ·模型复制第34-35页
   ·动物造模成功标准第35页
   ·造模结果第35页
   ·电针治疗和药物治疗第35-36页
     ·针刺器材第35页
     ·选穴第35页
     ·治疗刺激参数第35-36页
     ·治疗方法第36页
   ·动物实验检测样本处理第36-37页
     ·电生理检测记录方法第36-37页
     ·电生理检测指标及指标处理第37页
   ·取材第37-38页
     ·取血清第37页
     ·取脑干和脊髓第37-38页
   ·PKA 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活性表达第38-40页
     ·大鼠蛋白激酶A 磷酸化测定(Elisa 法)第38-39页
     ·PKA 蛋白活性表达(western blot 法)第39-40页
 3 统计方法第40页
 4 实验结果第40-48页
   ·各组坐骨神经H 反射潜伏期、波幅及H 反射恢复曲线描记第40-45页
   ·各组中PKA 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第45-48页
讨论第48-57页
 1 实验方法学评价第48-50页
   ·MCAO 模型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8-49页
     ·实验动物的选择第48页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第48-49页
     ·模型评价第49页
   ·偏瘫痉挛状态评价—H 反射及H 反射恢复曲线第49-50页
 2 腧穴选择和电针刺激第50-52页
   ·腧穴选择第50-52页
   ·电针刺激第52页
 3 药物选择第52-53页
 4 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 PKA 的影响第53-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穴刺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下一篇: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技能的年龄特征研究--以天津地区运动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