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本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一、银行监管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第二节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 第14-16页 |
一、市场准入监管 | 第14-15页 |
二、银行运行过程监管 | 第15页 |
三、危机处理的监管 | 第15-16页 |
四、市场退出的监管 | 第16页 |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主体与对象 | 第16-17页 |
一、银行监管的主体 | 第16页 |
二、银行监管的对象 | 第16-17页 |
第四节 银行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 第17-20页 |
一、银行监管的目标 | 第17-19页 |
二、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实分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监管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2-28页 |
一、我国银行监管的相关立法 | 第22-23页 |
二、我国银行业监管的主体 | 第23-25页 |
三、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监管立法的现实成就 | 第28-30页 |
一、建立了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 | 第28-29页 |
二、实现了银行业监管的现实需求 | 第29页 |
三、拓宽了银行业发展的制度空间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分业监管导致监管冲突与疏漏 | 第30-31页 |
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1页 |
三、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自律监管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借鉴 | 第33-42页 |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3-38页 |
一、美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二、英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5-37页 |
三、日本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评价及借鉴 | 第38-41页 |
一、美国银行监管的评价及借鉴 | 第38-39页 |
二、英国银行监管的评价及借鉴 | 第39-40页 |
三、日本银行监管的评价及借鉴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国际银行监管体制的新发展 | 第42-49页 |
第一节 国际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 第42-45页 |
一、由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 | 第42-43页 |
二、机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 | 第43页 |
三、监管的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 | 第43-44页 |
四、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 | 第44页 |
五、由国内监管转向境内外监管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 第45-48页 |
一、危机应急系统的建立 | 第46-47页 |
二、推进金融业综合监管 | 第47页 |
三、重视国际间监管的合作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9-58页 |
第一节 银行监管主体的完善 | 第49-52页 |
一、混业经营趋势下重构监管主体 | 第49-50页 |
二、规范银行业监管的权力 | 第50-51页 |
三、强化银行同业自律机制的作用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银行监管具体内容的完善 | 第52-57页 |
一、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监管立法 | 第52-53页 |
二、存款保险方面的监管立法 | 第53-54页 |
三、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相关规则 | 第54-56页 |
四、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