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5-20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 第16-17页 |
·社区发展在保护中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2 研究基础 | 第26-39页 |
·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自然保护区 | 第26页 |
·农户 | 第26页 |
·收入 | 第26-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可持续生计资本理论 | 第27-28页 |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28-29页 |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9-3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30-3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30-3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4-38页 |
·文献研究评述 | 第38-39页 |
3 保护与生计协调的理论分析 | 第39-51页 |
·保护区带给了农户什么? | 第39-45页 |
·保护区对农户生计的负面影响 | 第39-43页 |
·保护区对农户生计的正面影响 | 第43-45页 |
·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 | 第45-48页 |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45-46页 |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 | 第46-48页 |
·农户的行为决策及其与政府的博弈:激励不相容与道德风险 | 第48-51页 |
4 研究区域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51-63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1-55页 |
·数据收集情况 | 第55-58页 |
·调研设计 | 第55页 |
·一手资料调研情况 | 第55-58页 |
·二手资料收集情况 | 第58页 |
·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 | 第58-63页 |
·农户的生计资本 | 第58-60页 |
·农户的生计策略 | 第60-61页 |
·农户的生计结果 | 第61-63页 |
5 农户的保护态度及行为:基于保护成本收益的感知 | 第63-92页 |
·农户对保护成本收益的感知 | 第64-75页 |
·变量设计和方法选择 | 第64-66页 |
·直接保护成本收益及关联性分析 | 第66-71页 |
·间接保护成本收益及关联性分析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页 |
·农户对保护的认知及态度 | 第75-82页 |
·农户对保护的认知及态度 | 第76-79页 |
·农户保护态度差异性分析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 | 第82-92页 |
·分析框架:机制与影响 | 第82-84页 |
·方法 | 第84-86页 |
·结果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6 保护对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的影响 | 第92-115页 |
·保护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削弱与增强 | 第92-100页 |
·生计资本指标的确定 | 第93-97页 |
·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差异分析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保护对农户的生计策略的影响:约束与激励 | 第100-106页 |
·生计策略指标的确定 | 第100-101页 |
·保护区内外农户生计策略的差异 | 第101-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保护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的影响 | 第106-115页 |
·分析框架 | 第106-107页 |
·方法 | 第107-109页 |
·结果 | 第109-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7 保护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福祉、财富和风险 | 第115-143页 |
·保护区对农户财富的影响:贫困陷阱? | 第116-124页 |
·分析框架 | 第116-118页 |
·方法 | 第118-119页 |
·结果 | 第119-124页 |
·结论 | 第124页 |
·保护区对农户主观福祉的影响:阻隔与发展 | 第124-133页 |
·分析框架 | 第124-127页 |
·方法 | 第127-130页 |
·结果 | 第130-133页 |
·结论 | 第133页 |
·保护区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风险与脆弱性 | 第133-143页 |
·分析框架 | 第133-135页 |
·方法 | 第135-136页 |
·结果 | 第136-141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8 保护区周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及其对保护的影响 | 第143-167页 |
·农户的生计策略Ⅰ:自然资源依赖 | 第144-149页 |
·资源依赖度定义 | 第144页 |
·资源依赖度与保护的关联性分析 | 第144-149页 |
·结论 | 第149页 |
·农户生计策略Ⅱ:收入多样化 | 第149-157页 |
·分析框架 | 第149-151页 |
·农户的收入多样化:可持续性生计 | 第151-153页 |
·收入多样化可以减少自然资源依赖吗?基于分位数模型的估计 | 第153-156页 |
·结论 | 第156-157页 |
·农户生计策略Ⅲ:劳动力转移 | 第157-167页 |
·分析框架 | 第157-158页 |
·劳动力转移特征 | 第158-161页 |
·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基于面板模型的固定效应估计 | 第161-166页 |
·结论 | 第166-167页 |
9 保护与生计协调发展的反思 | 第167-173页 |
·资源依赖与资本可获性:脆弱性生计 | 第167-168页 |
·“动物权”还是“人权”:谁来承担保护的成本? | 第168-169页 |
·“贫困陷阱”还是“安全保障”:保护的影响 | 第169-170页 |
·可持续生计模式的选择: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 第170-171页 |
·保护政策的思考: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的关系 | 第171-173页 |
10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173-176页 |
·主要结论 | 第173-174页 |
·政策建议 | 第174-175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75-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96页 |
个人简介 | 第196-197页 |
导师简介 | 第197-198页 |
成果目录清单 | 第198-201页 |
致谢 | 第201-203页 |
附录清单 | 第203-204页 |
附录1:LCL社区调研技术手册 | 第204-220页 |
附录2:农户调研问卷 | 第220-229页 |
附录3:村表 | 第229-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