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两难困境引发的历史跳跃之庞德来华开场白 | 第9-11页 |
第一章 历史回眸:偶然与必然下的法制变革与法学家登场 | 第11-17页 |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法制建构浪潮 | 第11-12页 |
·庞德来华的三方视点 | 第12-17页 |
·主场:南京国民政府需要一场法制改革 | 第12-13页 |
·积极参与者:美国及其法律版图 | 第13-14页 |
·主角:庞德及其法学事业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庞德献策: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改革重心 | 第17-29页 |
·法学理论的“中国制造”:“中国法”由中国人造 | 第17-20页 |
·法学理论的系统编纂 | 第17-18页 |
·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18-20页 |
·有法为何难以司法:如何解开被权力捆绑的司法 | 第20-23页 |
·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困境 | 第20-22页 |
·看庞德如何拆解司法困局 | 第22-23页 |
·有教育才有未来:庞德描绘的中国法律教育蓝图 | 第23-25页 |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教育状况 | 第23-24页 |
·庞德的法律教育规划图 | 第24-25页 |
·法制改革之殇:庞德的法制改革建议未得以展开的原因 | 第25-29页 |
·庞德在华工作的不足与缺憾 | 第26-27页 |
·政治因素与中国社会现实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历史的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方向 | 第29-42页 |
·庞德效应:启发中国法学人自觉地思考“中国法”的现实与出路 | 第29-31页 |
·理想图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发展 | 第31-35页 |
·冲破“框架”——“现代化框架”与“本土化框架”之批判 | 第32-33页 |
·自主发展——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路径 | 第33-35页 |
·理性建构:中国法制现代化自主发展的动力 | 第35-42页 |
·社会变迁的推动 | 第36-37页 |
·法学家的领航 | 第37-39页 |
·政府主导的法制现代化建构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