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益气补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6页
 1 现代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第9-13页
   ·铁代谢与缺铁性贫血第9-11页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进展第11-13页
 2 中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中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第13-14页
   ·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研究进展第14-16页
资料与方法第16-20页
 1 研究对象第16页
 2 诊断标准第16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6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16页
 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第16-17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排除标准第16-17页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第17页
 4 治疗方法第17-18页
   ·随机方法第17页
   ·治疗方案第17-18页
   ·疗程第18页
 5. 观察指标第18-19页
   ·中医症状积分第18页
   ·外周血象第18页
   ·铁代谢相关检查第18页
   ·胃肠道不良反应第18-19页
 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第19页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第19页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第19页
 7 统计学处理第19-20页
结果第20-24页
 1 依从性评价第20页
 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第20页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0页
 4 西医临床疗效比较第20-21页
 5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比较第21-22页
 6 MCV、MCH、MCHC比较第22页
 7 血清铁离子及血清铁蛋白比较第22-23页
 8 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第23-24页
讨论第24-31页
 1 立题依据第24-25页
 2 组方分析第25-27页
 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第27页
 4 外周血象及临床有效率的分析第27-28页
 5 益气补血法提高患者血红蛋白量的机制第28-29页
 6 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第29-30页
 7 不足与展望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7页
致谢第37-39页
个人简历第39-4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结合耳穴按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药并用对NPDR(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