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手机号码的属性及转让 | 第10-18页 |
一、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0-11页 |
(一)案例简介 | 第10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0-11页 |
二、手机号码属性分析 | 第11-14页 |
(一)理论分析 | 第11-14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14页 |
三、手机号码转让之情形 | 第14-18页 |
(一)手机号码受让人进行实名登记 | 第15-16页 |
(二)手机号码受让人未实名登记 | 第16页 |
(三)案例评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侵犯手机号码使用权的责任分析 | 第18-30页 |
一、案情简介及焦点归纳 | 第18-20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8-19页 |
(二)焦点归纳 | 第19-20页 |
二、侵犯手机号码使用者权利之类型 | 第20-27页 |
(一)侵犯手机号码使用者的个人信息权 | 第20-24页 |
(二)侵犯手机号码使用者隐私权 | 第24-26页 |
(三)侵犯手机号码使用者财产权 | 第26-27页 |
三、侵犯手机号码使用者权利之民法责任 | 第27-30页 |
(一)侵权主体 | 第27页 |
(二)归责原则 | 第27-28页 |
(三)举证原则 | 第28页 |
(四)责任承担方式 | 第28-29页 |
(五)免责或减轻责任的情形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保护手机号码使用者权益之举措 | 第30-33页 |
一、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 | 第30-31页 |
(一)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之原因 | 第30页 |
(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之方式 | 第30-31页 |
二、制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1-32页 |
(一)制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原因 | 第31页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具体算法 | 第31-32页 |
三、手机号码服务领域主体之措施 | 第32-33页 |
(一)电信运营商行业自律 | 第32页 |
(二)建立手机号码监管机制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