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村落空间环境改造探析--后沟古村适老性居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后沟古村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保护的目的 | 第16页 |
·研究保护的意义 | 第16-17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国外研究保护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保护现状 | 第19-22页 |
·后沟古村保护工作措施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4页 |
·调查法 | 第24页 |
·问卷法、访谈法 | 第24-25页 |
·模拟法 | 第25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后沟古村空间形态形成因素分析 | 第27-55页 |
·传统古村落空间形成因素 | 第27-28页 |
·后沟古村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风水文化 | 第28-33页 |
·地理位置 | 第28-29页 |
·气候条件 | 第29页 |
·民俗文化 | 第29-32页 |
·风水文化 | 第32-33页 |
·后沟古村的总体空间规划布局 | 第33-41页 |
·依山就势的建筑分布 | 第33-35页 |
·主次合理的道路规划 | 第35-38页 |
·功能完备的村落规划 | 第38页 |
·特征鲜明的景观意向 | 第38-40页 |
·独具特色的色彩基调 | 第40-41页 |
·后沟古村的院落空间分析 | 第41-45页 |
·院落类型 | 第41-42页 |
·院落空间功能 | 第42-43页 |
·院落空间形态 | 第43-45页 |
·后沟古村建筑特征 | 第45-52页 |
·明清时期公共建筑 | 第45-49页 |
·近现代特色窑居 | 第49-52页 |
·新建民房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后沟古村休闲养老模式及可行性分析 | 第55-73页 |
·后沟古村已有保护项目工程 | 第55-56页 |
·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6-58页 |
·后沟古村保护的主要原则和目标 | 第58-59页 |
·保护原则 | 第58-59页 |
·保护规划目标 | 第59页 |
·适老性居住改造模式的提出 | 第59-67页 |
·休闲养老模式 | 第59-60页 |
·概念介绍 | 第60-61页 |
·相关法律法规 | 第61-62页 |
·各地居住建筑适老改造事业发展相关经验 | 第62-64页 |
·实例介绍 | 第64-67页 |
·古村居住空间适老性居住改造可行性分析 | 第67-72页 |
·自然环境及气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 第67-69页 |
·后沟古村适老性居住现状 | 第69-70页 |
·问卷调查分析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后沟古村适老性居住改造方法 | 第73-95页 |
·案例选取条件 | 第73-74页 |
·原住民独居(介助)老人居住改造 | 第74-75页 |
·针对人群 | 第74页 |
·预期结果 | 第74-75页 |
·原住民(自理)老人居住改造 | 第75-85页 |
·针对人群 | 第75页 |
·院落的选取 | 第75-76页 |
·窑中窑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 | 第76-78页 |
·改造计划 | 第78-79页 |
·改造方案 | 第79-82页 |
·改造前后对比 | 第82-85页 |
·新建综合性健康养老院 | 第85-92页 |
·选择场地 | 第85页 |
·规划理念 | 第85-86页 |
·建筑风格的借鉴 | 第86页 |
·各区域空间界定 | 第86-92页 |
·关于适老性居住改造的分析 | 第92-94页 |
·项目定位 | 第92页 |
·模拟方案所遇到的问题 | 第92-93页 |
·公共设施的建立、健全。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适老性居住改造的建议 | 第95-101页 |
·政策扶持 | 第95-97页 |
·经济政策 | 第97页 |
·管理服务 | 第97-99页 |
·智能化养老系统 | 第99-101页 |
结语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1 | 第107-109页 |
图片来源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3页 |